【尚一專欄】解析川普稅改(九,結語)(圖)

作者:王尚一 發表:2017-12-30 08: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9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7年12月30日訊】(接前文)

歐盟五國很快做出反應,警告美國的減稅措施。儘管川普(特朗普)上臺已近一年,歐洲政客還執著的活在歐巴馬時代。歐巴馬大印鈔、國內大增稅、世界大撒幣,贏得了歐洲政客的高度讚揚。即使歐巴馬下臺,川普全力逆轉歐巴馬政策,歐洲政客仍然對歐巴馬眾星捧月,給歐巴馬高額的出場費用,打賞歐巴馬對歐洲的卓越貢獻。而對於川普政策,尤其是減稅案,早已習慣增稅的舊時代腐敗官僚怎麼都無法相信,美國竟然脫離增稅的軌道,突然開倒車。英法德意西五個歐洲大國領導人,無法指責美國的企業稅率大幅降低,只好找到參議院版中關於美國公司採購外國產品徵收20%關稅的條款,與美國提出嚴正交涉,並且威脅可能對美國實施貿易戰。 

各國反應的背後是政客們對本國減稅的絕望。川普減稅案中,對其他大國,最致命的是20-21%的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佔各大國經濟的相當部分,美國在這一塊說減就減。各大國政府減稅時,需要從政府財政角度出發,權衡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果支持剛性過大,不可能制定出可行的減稅方案。即使權衡後可以壓縮開支,也需要全盤考慮,明確哪些可以縮減甚至完全取消,以此來確定減稅幅度。例如,歐盟是歐洲經濟的國上之國,其財政完全依靠增稅。如果歐洲各國減稅,歐盟則快速瓦解。所以從歐盟的角度,絕不能實施減稅。而且歐洲各大小國家實施高度福利化模式,財政和經濟結構,也不可能實現大幅度減稅,否則這些國家的政府垮臺,福利制度瓦解。

政客絕望的意識到,川普減稅將很快摧毀搖搖欲墜的歐洲經濟。16年總統大選中,歐洲準備歡迎歐巴馬時已經欣喜的等希拉里躺贏。萬萬沒想到,川普大勝,而現在川普還要減稅。川普減稅案通過之際,歐洲各國還在繼續加稅,嚴查避稅。如此以來,歐洲製造業看到美國的狀況,會停止在歐洲的投資調頭轉而向美國,一些製造企業甚至立即準備把歐洲的生產搬到美國。當大量資金和製造業向美國轉移,歐洲經濟必然面臨萎縮。歐洲政府只能加稅,以彌補財政虧空,而加稅進一步導致歐洲製造業轉向美國。現在多個歐洲國家並沒有真正擺脫危機,川普減稅將是沈重打擊,導致這些國家很快破產,根本無解。

歐洲政客的絕望更多來自畫皮被揭穿。歐洲政客本身是知識份子集團的代表,以高高在上的精英姿態統治民眾。知識份子集團高喊自由民主平等人權,以極高的道德姿態給政客形象鍍上一層不可侵犯的金光。問題是,川普減稅後,歐洲將如何應對?政客會大幅降低歐洲的綜合稅率嗎?不會。政客能想出其他方法與美國展開新的競爭嗎?不能。政客能像川普一樣,給勞動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提升嗎?不能。政客只會裝模作樣的研究、關注、與美國交涉。政客的交涉能阻止川普減稅嗎?不能。現在是歐洲全方位依靠美國生存,美國會害怕歐洲政客的威脅?笑話!歐洲政客把美國的慷慨當作軟弱和愚蠢,反過來咬美國給自己餵食的手。更重要的是,以前政客印鈔加稅,號稱應對經濟危機,算是plan A。現在更大的問題擺在眼前,川普減稅,歐洲吃白食的時代即將結束,政客應該啟動plan B吧?民眾發現政客根本沒有plan B。plan A用完後,各國稅收高昂難以逆轉、負債纍纍既成事實、資金和製造業準備大量轉往美國,有的國家面臨破產,政客唯一能做的就是坐以待斃。

日本的態度與歐洲相反,迅速調整自身政策。在參議院版稅改案通過的三天後,日本強權政府安倍內閣放風,準備跟進川普減稅,考慮將主動投資和加薪的企業稅降到20%。日本政府不僅準備跟隨川普減稅,更表示將檢討過去的經濟政策,以便在新的經濟趨勢中採取合理的操作模式。

安倍內閣的表態有兩個關鍵效果:

1、政治上支持川普,擴大川普影響力,強化美國權威。安倍內閣從三方面支持川普的政治影響力:

A、支持川普影響力。安倍內閣準備跟隨減稅,直接將川普的影響力擴展到世界,強化川普的政策權威性。而且日本表示檢討經濟政策,支持川普經濟學的主導地位。

B、扭轉世界經濟導向。日本支持和跟隨川普減稅,兩大工業強國形成合力,迅速逆轉當今世界的增稅潮,讓減稅成為未來經濟的大勢。當日本表示跟進減稅,歐洲政客的無能一覽無餘。日本都能跟進減稅,歐洲為什麼不能?所以,美國領頭、日本跟隨,創造新的經濟趨勢,不能跟隨美日減稅的國家將被甩在大勢之後。

C、強化美日政治和經濟同盟,與川普政府保持高效溝通和互動。在川普開始逆轉歐巴馬的軟弱政策後,遭到全球化權貴集團的強烈抵制,試圖削弱川普和美國的強權。而安倍隨時跟隨川普政策,不僅支持美國的強權,也保護日本的安全。

2、增強日本經濟競爭力,與美國展開新一輪經濟競爭。面對川普減稅,日本必須跟隨減稅,以增強經濟競爭力。在減稅環境下的經濟競爭,影響主要有三方面:

A、減稅決定日本興衰存亡。安倍內閣很清楚,川普減稅將改變世界經濟。擺在其他國家面前的選擇只有兩個,跟隨減稅,與美國進行經濟競爭;繼續保持高稅率,在世界經濟競爭中被淘汰,進而國家破產。日本不可能選擇在高稅收中衰敗和破產,只有快速跟進減稅參與競爭,在競爭中尋找生路。

B、在實質上,日本減稅模式比川普減稅更加激進或者苛刻,以保持本土企業競爭力。 川普減稅屬雨露均沾,盈利企業都能受惠。而根據日本政府的表述,將對能創造新就業、提高工資的企業減稅到20%,這使日本企業面臨兩難:不增加就業或者提高工資,將面臨不利的競爭條件;增加就業或提高工資,雖然得到稅收優惠,但企業運營成本更高、風險更大。可以說,對於美國競爭,日本給企業更多壓力,迫使企業更積極應對競爭。

C、日本分享美國減稅經濟的好處。日本在美國已經擁有龐大的產業投資。川普當選沒幾天,安倍就飛赴美國緊急拜會侯任總統,承諾日本將對美國大規模投資,後來據說承諾金額達到4500億美元。在川普減稅政策下,日本對美國投資的投資更不成問題,也將有更豐厚的投資回報預期,從美國經濟增長中分杯羹。

從2012年開始,安倍內閣開始強推安倍經濟學。安倍經濟學包括「三支箭」:1、大膽的金融政策,通過無限制的印鈔、日元貶值、零利率等手段,刺激消費和通脹;2、機動的財政政策,即加大政府開支,實施大規模公共投資工程,刺激經濟增長;3、喚起民間投資,促進女性就業,增加民間經濟活力。整體上,安倍經濟學的思想仍然是凱恩斯主義,寄望通過大印鈔和大貶值實現經濟增長。安倍經濟學實施後,日本出口持續增加,日本海外經濟繼續擴張,從根本上支持日本經濟以及日本實力的強大。在日本國內,政府大規模花錢時,民眾反而更加保守更積極攢錢。結果是,政府負債與GDP比率高居世界經濟大國第一位,民眾財富卻積攢更多。另外,日本就業率不斷降低,基本達到充分就業,幸福感增強。安倍經濟學帶來的好處,讓安倍政府獲得很高的民眾支持率。

川普公布大規模減稅計畫後不久,安倍內閣即宣布跟進降稅
川普公布大規模減稅計畫後不久,日本安倍內閣即宣布跟進降稅(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安倍內閣宣布跟進降稅,只是日本經濟政策大轉型的第一個信號。日本央行在多年大印鈔後表示,學習美聯儲加息縮表的經驗,重新評估過去的印鈔和零利率政策,即考慮停止印鈔,並且提高利率。川普多次對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表示不滿,那麼日元需要對美元升值,日本減少對美國的順差。日本政府對企業減稅,財政政策必須緊縮,減少對國內的公共投資。安倍內閣和央行幾乎同時表態,反映出日本政界、經濟界和金融界共同的態度,準備全面逆轉日本經濟政策。相信安倍內閣隨後將會出臺一系列跟進措施,以應對來自美國的競爭。

美日經濟競爭將日趨激烈,不斷升級。美日共同減稅後,在稅收上處於類似的起跑線。美日競爭將是,美國本土強大的綜合經濟優勢,與日本統領龐大的海外資產之間的競爭。競爭過程中,資金將不斷向美日回流,刺激美日製造業的發展和升級,尤其是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美日製造業競爭將更加激烈,尤其聚焦在成本和質量之間的競爭。美日在政治層面加強合作的同時,在經濟層面將不斷將競爭升級。

川普減稅是世界經濟重組的發令槍。在川普減稅後,美資開始回流,一些大國將迅速陷入困境。隨著美資大規模回流和美國經濟增長,一些國家將面臨破產倒閉。隨著美日競爭開始,相當多的國家緊急破產。在美日經濟競爭不斷激化和升級後,大多數國家陷入破產。隨後,美日經濟也將面臨大規模重組。

結束語:減稅是川普風暴席捲世界的關鍵一步。雖然減稅引發世界關注,但是很少有人意識到,減稅將全面打破當前世界的舊經濟系統,重建世界經濟模式。減稅風暴的席捲速度之快,將超出幾乎所有人的想像,其影響經濟的程度之深也將令世界目瞪口呆。仍然沉醉在經濟增長和財富增值幻覺中的大多數國家和富人,很快將破產返貧,只有少部分人能順應歷史潮流,抓住機會創造新的財富。

(全文完,2017年12月18日。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供稿)

責任編輯:靖曄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