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食中看一個人的修養(組圖)

發表:2019-08-17 16: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從飲食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
從飲食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清代詩人袁枚是知名的美食家。而在《隨園食單.戒單》中,他也列出飲食常見的14個壞習慣,其中6個專講請客吃飯,內容有趣,讀來令人受益,也極富韻味。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這6點。

袁枚「六戒」 飲食中見修養

1、戒耳餐

耳餐者,務名之謂也。貪貴物之名,誇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

袁枚認為這吃的不是菜,而是為名而來。當時有個高官請客,用如缸大的碗,裡面盛白煮的燕窩四兩來宴請賓客,無非只是想誇耀自己好客、有錢。

所以對那位官員的行徑,袁枚也不客氣調侃說:「我輩來吃燕窩,非來販燕窩也……若徒誇體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則價值萬金矣。」

2、戒目食

目食者,貪多之謂也。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盤疊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

食前方丈,意思是指面前一丈見方的地方都擺滿了食物。但這麼多的數量,口腹既無法承受,內心也難以安寧。因此孟子曾說:「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

對此,袁枚認為,菜不在多而在精,否則貪愈多則愈壞。他也曾參加過一個有錢人的宴席,「上菜三撤席,點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將至四十餘種」,主人欣欣得意。

而身為客人的他,在回家後卻「煮粥充饑」,原因無它,「熏蒸腥穢,目亦無可悅也。」

3、戒暴殄

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

袁枚也曾批評富貴之家烹甲魚專取其裙,蒸鰣魚專取其肚,腌鹹鴨蛋專取其黃這種行為。

相傳明代首輔張居正獨好「雞舌羹」,雞舌並不難求,只是區區一碗湯卻要用數十隻雞,棄雞之骨堆如小山,十分浪費,也不尊重生命。

袁枚尤為痛恨「烈炭以炙活鵝之掌、刺刀以取生雞之肝」的做法,這種極其殘忍之手段,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表面上是花自己的錢財,其實是放縱自己驕橫的心,早已遠離君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體仁愛物思想。

一個人不論酒量大小,只要三杯白酒下肚,口舌也早被酒精麻醉,再好的味道也難以辨別。
一個人不論酒量大小,只要三杯白酒下肚,口舌也早被酒精麻醉,再好的味道也難以辨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4、戒縱酒

惟酒是務,焉知其餘,而治味之道掃地矣。

美味是需要細細品味的。一個人不論酒量大小,只要三杯白酒下肚,腸胃即使不顛來倒去,口舌也早被酒精麻醉,再好的味道也難以辨別、感受、回味;至於不勝酒力的,既傷身體,又丟面子,美味反成為累贅。

袁枚認為酗酒則「啖佳菜如啖木屑」,只是白白浪費了佳肴美味。

5、戒強讓

聽從客便,方是道理,何必勉強讓之?

如果主人強逼客人進食,已屬不禮貌;主人再「以箸夾取,堆置客前,污盤沒碗」,就有怠慢客人之嫌,更令人生厭;對那些「以箸取菜,硬入人口」的,袁枚直呼「殊為可惡」。

所以袁枚主張進食隨意,因為「精肥整碎,各有所好」。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與其主張「詩寫性靈」極其相似,能盡情表現自己,抒發自己,才是真情意。

6、戒落套

名號有十六碟、八簋、四點心之稱,有滿漢席之稱,有八小吃之稱,有十大菜之稱

從這句話不難看出當時官宴名目繁多,禮節也很多,椅披桌裙,插屏香案,三揖百拜,可謂擺足了架子。

但對袁枚而言,他反而喜歡富有溫情、隨意自如的家宴,既不講究格式,也沒有那麼多的名頭和講究。

袁枚強調的這六戒,體現了務實、求精、惜材、少酒、適意的理念,同時也注重環境氛圍。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聖人善調停,君子素其味。」當然素其味並不是指吃素,而是在尋常的菜中吃出不同的滋味,讓自己的味蕾更能嘗到真實的味道,自己的心情也會更自在,感受也會更質樸,這不僅解決了飢餓,對身體健康也有利。

無獨有偶,幾乎同時代的美食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一書中也提出肉不如蔬、食不多味、保存真味、美在清淡、切忌油膩、兼食補充、注意情緒心境等觀點。

大文豪蘇東坡也曾說:「東坡居士自今以往,早晚飲食,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有招我者,預以此告之。主人不從而過是,乃止。一曰安分以養福,二曰寬胃以養氣,三曰省費以養財」,不僅在家節制飲食,請別人吃飯,別人請吃飯,都不準超過三個葷菜,否則不去。律己之嚴,由此可見。

人一生永遠離不開吃,但在飲食中,不難窺見一個人的修養與人生觀。袁枚的「六戒」,蘇東坡的「三養」,不僅養的是身體,更是生活、人生,值得我們效法學習。

責任編輯:察方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