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什麼是第一生產力(圖)

作者:老貧農 發表:2025-05-15 08: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自由
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碑(圖片來源:  FREDERIC J. BROWN/AFP via Getty Images )

【看中國2025年5月15日訊】網上有文章說:「科技不是第一生產力,自由才是」,這個觀點比較新穎,大家想想是否有道理。

鄧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當時當然有進步意義。但是這句話也不是絕對真理,不是不可以質疑、修正和發展。質疑鄧小平的某句話,並不代表否定他的改革開放路線。

在人工智慧DeepSeek上查到,生產力的高低在農業上的體現,就是一畝土地能產出多少糧食。產糧多的就是生產力高。我們看看小崗村

「大包干」第一年(1979年),小崗村糧食總產量13.3萬斤,相當於1955年到1970年(1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人均收入400元,是上年22元的18倍。(資料來源:新華網)

1979年小崗村的土地面積、勞動力人數、生產工具和農業技術與分田到戶之前的1978年完全相同,天氣也基本相同,可是糧食產量卻有天壤之別。說明這兩年的生產力水平差別極大。原因在哪裡?就在「分田到戶」。1978年及以前,農民在生產隊幹活,勞動積極性很低。1979年農民在自己家的承包地裡幹活,想種什麼和怎麼種都是自己做主,所以積極性空前高漲,收穫也空前大增。小崗村的經驗在全國推廣以後,很快解決了全國人民糧食不夠吃的問題。當時這種全國農業生產力的大提高跟科學技術沒有關係,只跟制度有關。分田到戶(又叫「大包干」)的實質就是把土地和種地的自由權還給農民。

從小崗村的例子完全可以說明「自由」(或者說「制度」)是第一生產力。這種制度的本質就是給農民以「自由」。

有朋友說:【說「自由」是第一生產力,那確實是資產階級學者們的口號】。我覺得,不要一看到「自由」、「民主」的字樣,就認為那是資產階級的東西。別忘了,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裡頭也有「自由」和「民主」。文革已經過去將近50年了,我們不應該還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來給當今的社會人群貼標籤。請問,當今的中國社會誰是資產階級?誰又是無產階級?你能說清楚嗎?任正非、曹德旺是資產階級還是無產階級?他們肯定資產很多,如果說他們是資產階級,是不是應該打倒、消滅?為什麼還把他們樹為英雄、模範?難道資產階級都在愛發表不同意見的知識份子裡頭?這種十分錯誤而且有害的階級和階級鬥爭思維為什麼還捨不得拋棄?

我們有些朋友,雖然也否定文革,可是並沒有完全擺脫文革思維,一不小心,文革語言又說出來了。我們不應該動不動就把不同意見扣上「資產階級」的大帽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CND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