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差點爆發的戰爭,竟與海洋中的生物有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當我們想像大海時,腦海中往往浮現一片寧靜的藍色世界。但實際上,深海中充滿了各種難以想像的聲音。從咕嚕聲、撲通聲到尖銳的嘯鳴,這些聲音大多
來自海洋生物的交流行為,用來警告天敵、發出訊號,甚至與同伴溝通。例如鯡魚,會以「放屁」傳遞訊號,協助魚群保持隊形或躲避掠食者。
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紀錄片《海洋間諜》中,一條機器鯡魚成功混入魚群,拍下了成千上萬鯡魚同時「放屁」的獨特場面。鯡魚不僅是鯨魚、海豹、海豚等海洋掠食者的重要食物來源,也是人類飲食文化裡常見的食材,多數人想到鯡魚,會聯想到加工後的罐頭食品,氣味濃烈卻美味可口。
因為放屁差點引發的戰爭
然而,這些看似無害的放屁聲,卻在冷戰期間引發了一場差點釀成戰爭的誤會。1981年,一艘蘇聯潛艇在瑞典南部海岸擱淺,距離瑞典海軍基地僅10公里。雖然蘇聯宣稱是因導航失誤和事故被迫進入瑞典領海,但瑞典認為這是蓄意滲透瑞典水域。為此,政府對國內水域保持高度警戒。
不久後,瑞典海軍在例行監測中錄到一段神秘的水下聲響,這些奇怪的聲響出現並非一次。那聲音與潛艇螺旋槳極為相似,讓軍方高度懷疑蘇聯潛艇再次進入瑞典領海,立即派出潛艇與艦艇嚴密搜索,由於當時冷戰局勢緊張,瑞典甚至一度準備進入作戰狀態。
1996年,瑞典海軍仍持續偵測到相同噪音。每次聲音響起,他們便啟動大規模搜索,但結果總是一無所獲,只在海面上偶爾看見氣泡。疑心日盛的瑞典政府甚至向俄羅斯總理葉爾欽(Eugene Yelchin)提出抗議,認為俄方仍在冷戰結束後偷偷挑釁,瑞典與俄羅斯兩國關係因此陷入緊繃。
真相大白
直到南丹麥大學的海洋聲學專家馬格努斯·沃爾博格(Magnus Wahlberg)受邀參與調查後,這段長年困擾瑞典軍方的水下噪音才有了合理解釋。
經過比對與實驗,證實聲音並非來自潛艇,而是一大群鯡魚同時釋放氣體所造成的「集體氣泡聲」。科學分析指出,鯡魚的魚鰾與消化系統相連,能透過肛
門排出一連串細小的氣泡,所以當魚群受到外在壓力或驚嚇時,氣泡會快速釋放,產生獨特的聲響。這種聲響被稱為 FRT(Fast Repetitive Tick,快速重複聲)。當一大群鯡魚聚集時,整片水域都會迴盪著此起彼落的「噗噗聲」。這既能幫助魚群在黑暗或混亂的環境中保持隊形,也能在遭受驚嚇時快速轉向,通知同伴逃離掠食者。
換句話說,冷戰時期被誤認為是潛艇螺旋槳的神秘噪音,實際上是鯡魚獨特的生理構造與群體行為共同造成的自然現象。為了驗證,馬格努斯·沃爾博格從商店買來鯡魚,並在實驗中模擬壓力環境,鯡魚果然發出了相同的氣泡聲。當他把錄音帶播放給瑞典海軍人員時,所有人都愣住了,這與他們多年來警戒監測到的噪音完全一致。
事情終於畫下句點,原來瑞典軍方十多年來全力搜索、動員部隊追查的敵軍潛艇,其實只是成千上萬鯡魚同時放屁所製造的聲響。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