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與龍樹諒 誰在預言日本的未來?(圖片來源:合成圖)
最近日本網路的熱點話題中,有兩位看起來毫無關係的人物,卻因為「災難預言」這個主題被人們聯繫在一起。一位是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他畫下了著名的《神奈川衝浪裡》;另一位就是中國網民也熟知的現代漫畫家龍樹諒,她的「預知夢」准到令人咋舌。其中,這二位相隔200年的人物,作品中不約而同驚現同一個災難場景,令人不寒而慄。
是什麼場景呢?原來,他們的筆下不約而同地出現三艘船與巨浪。北齋在1831-1833年間創作的《神奈川衝浪裡》中,三艘押送船在滔天巨浪中掙扎求生;龍樹諒在其預知夢中,同樣看到了災難過後橫濱出現三艘船。這跨越時空的重合,是偶然的嗎?還是有某種神秘的深層聯繫?
北齋筆下 浮世繪中的末世預兆
提起著名的日本浮世繪,人們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幅畫面,一定就是那個如猛獸利爪般張牙舞爪的巨浪——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裡》。這幅創作於1831年的木刻版畫,是《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中最著名的一幅,在東方藝術史上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日本天保二至四年(1831-1833)陷入社會動盪,日本遭遇了嚴重的天災人禍:天保四年(1833)的天保大飢荒席捲全國,死亡人數達數十萬;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加之經濟危機和社會矛盾激化,整個社會瀰漫著一種末世般的不安情緒。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71歲的北齋創作了《神奈川衝浪裡》。畫面定格在瞬間:滔天巨浪如同一隻憤怒的水怪,張開帶有鷲爪般的手臂,似乎要將三艘載著船員的小船一口吞沒。近景的狂暴與遠景富士山的寧靜形成強烈對比,畫面中的構圖遵循著精確的幾何比例。巨浪的弧線與富士山的輪廓形成完美的呼應,而三艘小船的位置也經過精心安排,創造出一種動態的平衡感,視覺上的張力令人屏息。動與靜交融,絕妙地體現了日本美學風格,令人感到人類面對自然力量時的渺小與堅韌。
這幅畫成為「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中最具震撼力的一幅,歷代評論家們認為它承載著江戶時代大和民族對自然威力的敬畏和對命運無常的深刻體悟。
據說,畫面中的三艘船並非隨意安排。據史料記載,這些是當時從房總半島運送活魚到江戶城的押送船,每艘長約12-15米,船上約有8名划船手和數名乘客,全圖共約30人。在北齋的巧妙安排下,這三艘船被高達10-12米的巨浪托舉並威脅著,船員們僵直的身軀與浪花的動態形成鮮明對比。
葛飾北齋在創作這幅作品時已經71歲高齡,正是他藝術成熟期的巔峰之作。他將個人的人生感悟、中式的技法傳統、日本的本土哲學以及西方的技術創新完美融合,創造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藝術語言。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是三隻船呢?在日本文化中,「三」是一個承載著深刻精神內涵的符號系統。三神器象徵著皇權的神聖性;佛教的三寶(佛、法、僧)代表著精神救贖的三重境界;神道教的三大祭典體現著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北齋筆下的三艘船,也可以看做是對日本民族精神的深層隱喻:在洶湧的歷史洪流中,民眾如小舟般顛簸前行,但依然保持著不屈的求生意志。這種"臨危不亂、抱團取暖"的精神,在日本文化中以「絆」(キズナ)這個詞來詮釋,中文意思就是「患難與共的緊密相連」。
當年,《神奈川衝浪裡》以十六文的價格(約等於兩碗麵的價錢)大量發行,印數達5000-8000幅,主要作為紀念品售予前往富士山朝聖的遊客,也就是說因為發行比較平民化,這幅作品便迅速滲透到江戶社會的各個階層,千家萬戶。
令人驚奇的是,200年後的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竟以這幅浮世繪為原型,設計了全球通用的「海嘯危險區」標誌。從此,北齋筆下的這朵大浪花,正式成為全球對海嘯的印象,這幅作品增添了預言般的神秘色彩。
2021年,這幅畫的原作在紐約拍賣會上拍出了159萬美元的天價,折合人民幣一千多萬!從一張印刷品變身世界級藝術珍寶,這幅畫徹底火了。於是有人考證說,在北齋那個年代,橫濱附近根本沒發生過海嘯,甚至連什麼特別大的風浪都沒有。北齋是一位寫實畫家,他沒有玄幻作品。那問題來了——他為什麼要畫這麼恐怖的巨型海浪?靈感從哪裡來?
至今,沒人能解釋這個謎。
《神奈川衝浪裡》中的虎爪浪和三艘船。(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仔細端詳這幅畫,人們會發現其中隱藏著許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首先,畫中的天氣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惡劣的跡象。無論是光影還是色彩,都透露出清晨的寧靜和陽光初升的溫暖,天空中也看不到暴風雨的痕跡。
然而,正是在這片平和之中,海面卻突然翻騰起一股巨大的浪潮。如此驚天動地的巨浪究竟源自何處?倘若不是地震引發的,又會是什麼原因?
再把目光移向遠處的富士山——這座在日本人心中幾乎神聖的高峰,往常在畫作中總是巍峨壯麗,但在這幅作品裡卻顯得異常渺小,彷彿不堪一擊。更令人在意的是,富士山被厚重的烏雲層層包圍,難道連「聖山」也無法倖免於難?
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在巨浪與富士山之間,竟然看不到一絲陸地的蹤影。整個畫面裡,只有三隻小船在巨浪下掙扎求生。日本的陸地呢?彷彿在這幅畫中徹底消失了。
再來看看那浪花的形狀。它並不是普通的水波,而是變幻成一道道尖銳的爪子,彷彿猛獸般扑向船隻。這種浮世繪中特殊的浪花形態,有個專門的稱謂——「虎爪浪」。有如虎爪般凶猛的浪花是否也在傳遞某種隱秘的警告?難道某種無形的危機,正悄然逼近?
所有這些細節,究竟只是北齋無意間的藝術想像,還是如龍樹諒夢境般的神秘預示?難道,這幅畫真正的意義,是要在兩百年後的今天,提醒我們警惕一場終極大海嘯的降臨?
這場災難真的會到來嗎?
龍樹諒 預知夢境中的三艘船
她在夢中看到通往冥界的紅船。(圖片來源:手绘插画fuyin)
在探討《神奈川衝浪裡》時,我們不得不提及一個令人驚異的現代傳奇——日本漫畫家龍樹諒(たつき諒)的預知夢。她其1999年出版的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中,記錄了自己從1976年開始的一系列預知夢境,其中多達13個預言已經得到應驗,而其中一個至今未實現的預言,竟然與《神奈川衝浪裡》的發生地有著驚人的聯繫。
1981年夏天,龍樹諒在夢中看到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場景: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地區發生大海嘯。這個夢境的描述與葛飾北齋《神奈川衝浪裡》中那個張牙舞爪的巨浪有著驚人的相似性——都是關於神奈川海域的滔天巨浪,都預示著人類面對自然力量時的無助與渺小。
在龍樹諒關於2025年7月的預言中,最引人注目的細節是「三艘巨船」的出現。
在夢中,她見到了災難過後的景象:三艘裝飾華麗的船隻,船上滿是用餐的人們。其中一艘紅色的船上坐著美國人、法國人、英國人和日本人,這艘船漸漸駛向遠方。後來她意識到,這正是災後情形。她明白紅色的船象徵著前往冥界,也就是地獄,因此才是紅色。三艘船中,紅船代表死亡與終結,而其餘兩艘則未被詳細解釋,但整體上三船象徵著災難後人類命運的分流與抉擇。
夢境中,她還清楚地聽到一個名字,類似「哈迪斯」,讓她聯想到希臘神話中的神祇。希臘神話中有三位主要神明:宙斯掌管天空,波塞冬掌管海洋,哈迪斯則主宰冥界,這分別代表著三個不同的領域。她確信自己聽到的名字與其中一位有關,因此紅船象徵著通往地獄的旅途。
現實中,紅船讓人想到香港著名的珍寶海鮮坊,這家海鮮餐廳在2022年6月18日沉沒於南海。此外,香港還有兩家著名的海鮮坊,分別是太白海鮮坊和皇家極品。三艘船中,紅色的那艘最終沉入南海。而即將發生地震的區域正是南海的海域,從地理上說,就是馬里亞納海溝。
龍樹涼在夢中看到,災難過後,香港、臺灣、菲律賓等地陸地相互接壤,又有巨船分別承載各國人民,成為新世界的象徵。
龍樹涼的紅船 寓意的雙重象徵?
我們知道,災難之後的世界,往往充滿了毀滅與重生的交錯。在龍樹涼的夢境中,紅色的船駛向地獄,而這一幕並非終結,而是象徵著舊世界的徹底消亡。紅色本身在許多文化中代表著警示、危險與劇變,而駛向冥界的航行,則意味著駛向終極的黑暗。
所幸,龍樹涼的夢境並未止步於毀滅。災難過後又有巨船承載著各國人民,穿越災難的洪流,成為新世界的象徵。她看到的地理重組——香港、臺灣、菲律賓等地的陸地相互接壤,是否意味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新構建?船,也是希望的方舟,載著倖存者駛向未來的彼岸。災難後的重生,正是從廢墟中孕育出的新秩序與團結。
毀滅與新生,本是一體兩面。沒有終結,就沒有開始。紅船駛向地獄,是對過往的告別;巨船載人遠航,則是對未來的迎接。正如神話與歷史反覆證明的那樣,只有經歷了極致的黑暗,人類才會更加珍惜光明。災難不是終點,而是新世界誕生的起點。我們也可以這樣解讀:這正是夢境的深意。
這一意象與北齋《神奈川衝浪裡》中的三艘船形成了呼應。如果說北齋筆下的船隻象徵著在災難中掙扎求生的人類,那麼龍樹諒夢中的船隻則代表著災後重生的希望。兩者雖然時代相隔久遠,但都將「船」作為了人類命運的隱喻。
浮世繪與龍樹諒 誰在預言日本的未來?
作品提醒我們,在危機中保持良知和尊嚴、團結互助。(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日本列島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海嘯、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這種地理環境塑造了日本民族獨特的災難意識。從《日本書紀》記載的白鳳地震(684年)到現代的阪神大地震、東日本大地震,災難始終是日本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與災難共生的歷史經驗,深深烙印在日本文化的基因中。從古代的災異思想到現代的防災意識,從民間傳說的地震鯰魚到現代動漫的怪獸題材,災難敘事構成了日本文化的重要面向。北齋的作品和龍樹諒的夢境,映射了這種災難文化。
那麼,浮世繪與龍樹諒,誰在準確預言日本的未來?在北齋的作品中,三艘船體現了面對自然威脅時的團結與勇氣;在龍樹諒的預言中,三艘船則象徵著超越災難的重生與希望。正如龍樹諒在其預言的結尾所言:「在災難過後,將迎來更加光輝的未來」。或許,真正在預言未來的,不是哪幅畫或哪個夢境,而是深深植根於日本文化土壤中的集體智慧和民族精神。
從2004年印度洋海嘯到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從新冠疫情到氣候變化,當代災難已經成為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北齋的畫和龍樹諒的預言作品,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東方式的災難敘事模式,強調在危機中保持良知和尊嚴、團結互助。
責任編輯:紫萌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