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京華城案交保遭撤 高院發回更裁(圖)


柯文哲京華城案交保遭撤,高院發回更裁。
柯文哲京華城案交保遭撤,高院發回更裁。圖為11日台北地方法院傳喚柯文哲到庭。(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5年9月13日訊】前台北市長、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捲入「京華城案」,被控在市長任內圖利開發商達121.5億元,並收賄1710萬元。案件於2024年9月起進入司法程序,柯文哲遭羈押禁見,後來歷經三度申請交保,台北地方法院先前裁定以新台幣7000萬元交保,另同案被告、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則以3000萬元交保。然而柯文哲8日具保後,即與本案證人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主任陳智菡、民眾黨台北市議員陳宥丞有所接觸,已違反法院具保命遵守的「不得與證人有任何接觸之行為」的事由,因此台北地檢署向台灣高等法院提起抗告。9月12日,台灣高等法院撤銷原裁定,將案件發回北院重新裁定(更裁),再度掀起司法與政治風暴。

高院撤銷理由:證人未全到庭,恐有串證疑慮

高院裁定指出,檢方抗告理由成立。雖然北院先前認為柯文哲羈押原因已減弱,但實際上仍有多名關鍵證人尚未經過交互詰問,若此時准予交保,恐有影響證據調查、導致串證或湮滅證據的風險。此外,檢方也指出,柯文哲曾對共同被告李文宗有「喊話」之舉,外界亦憂心柯透過社群媒體影響輿論,間接施壓相關人員。因此,高院認為北院裁定理由不足,必須更審。

檢方五大理由抗告

台北地檢署在抗告書中列出五大理由:第一,多數證人尚未調查,證據尚不完整;第二,柯文哲可能接觸重要證人,包括前幕僚陳智菡、陳宥丞等;第三,柯文哲對共同被告的公開喊話行為,顯示有影響審判進行的風險;第四,社群媒體操作可能成為間接串證管道;第五,同案的應曉薇仍羈押中,若柯獲准交保,恐形成審判上的落差。檢方認為,目前仍有繼續羈押的必要。

民眾黨「深感遺憾」

面對高院撤銷交保,台灣民眾黨隨即發表聲明,表示「深感遺憾」。民眾黨強調,北院交保裁定已經相當清楚,且重要證人多數完成交互詰問,羈押理由已經大幅減弱。他們質疑高院此案與其它案件(如陳怡君案)採取不同標準,形同司法雙重尺度,令人難以接受。

民眾黨並指出,根據憲法保障,被告享有「無罪推定」與「對質詰問」權利,羈押應是不得已的例外措施。若僅以「尚有證人未出庭」作為理由,恐過度擴張羈押的適用範圍,反而壓縮被告基本人權。他們呼籲法院應避免因社會輿論或政治氛圍而影響法律專業判斷。

案件背景與未來可能發展

京華城案起源於柯文哲市長任內核准京華城都市更新計畫,檢方指控其中涉及圖利特定業者達121.5億元,甚至收取賄款。柯文哲始終否認犯行,強調一切依法行政,並批評案件帶有政治追殺意味。2024年9月5日,他遭裁定羈押禁見,成為首位在任或卸任後因圖利案遭羈押的台北市長。

此案司法爭點集中在「羈押與交保的標準」:一方面,檢方主張為確保證據完整及避免串證,必須羈押至主要證人調查完畢;另一方面,辯方則強調交保是憲法保障,被告不應無限期羈押,否則違反比例原則。

由於高院裁定撤銷交保並發回更裁,台北地院必須重新評估是否讓柯文哲與應曉薇交保,並補充具體理由。若地院再次裁定交保,檢方仍可繼續抗告;若裁定羈押,柯文哲將繼續被關押,案件審理進度也可能受到拖延。

外界分析,這不僅是一起司法案件,也牽動政壇敏感神經。柯文哲身為民眾黨主席,其自由身分與否,勢必影響該黨在政治版圖上的運作與選舉布局。此案後續更裁結果,將成為司法與政治交織的重要觀察點。



責任編輯:立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