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義木雕傳承百年,獨具魅力。
說到木雕,想到三義。三義木雕傳承百年,獨具魅力。「三義木雕博物館」是台灣唯一一座以木雕作為主題的公立博物館,館藏豐富,值得一遊。
三義木雕博物館以發揚木雕特色為建館目標。
永續發展 三義木雕博物館身負重任
三義木雕博物館前身為「苗栗木雕藝術展示館」,以發揚木雕特色為建館目標,於1995年4月開館。肩負木雕之蒐集、展示、典藏、教學、研究、推廣,並承擔維護、發揚、創新等重任,務期使木雕藝術生生不息,永續發展。
「三義木雕博物館」是台灣唯一一座以木雕作為主題的公立博物館。
三義木雕博物館是一座國際化的木雕專業博物館。2003年完成二館擴建工程後,博物館整體外觀以縱向空間切割,以及橫向的粗獷牆面紋呈現,氣勢恢宏。
走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一處饒有趣味的長廊。
館藏豐富 瞭解三義木雕源流和百年發展史
走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一處饒有趣味的長廊。中國文字起源於描摹自然物像的甲骨文,「木」是典型的象形字。長廊兩側柱狀牆面上「木、林、森、材」等藝術字體,搭配一根根矗立著、彷彿站崗迎賓的樹幹,貼切呼應木藝雕刻的主題。
館舍面積遼闊,一、二館共有地下一樓到四樓,規劃出豐富多元的特色展區。包括:南島民族木雕、從面具看世界文化、木雕薪傳創作營特展區、得獎暨典藏作品區、建築家具區、當代藝術特展室等,盡顯木雕藝術之美。細細品味,不僅是視覺、嗅覺雙重享受,也對三義木雕源流和百年發展史有所認識。
二館內部清水模灌製牆面,搭配色澤溫潤的木條組合。
二館頂部開窗借景,灑落大片自然光線,更顯寬敞。
值得一提的是二館內部展覽空間為高聳的清水模灌製牆面,搭配色澤溫潤的木條組合,以虛實分明的手法切割空間,簡單俐落;頂部開設大面積中國傳統樣式的六角形窗,開窗借景,灑落大片自然光線,展現迷人的光影變化,更顯寬敞。此特色十足之建築,榮獲當年台灣建築獎。
得天獨厚 三義木雕開啟燦爛篇章
三義山多田少,自然森林資源得天獨厚,以往是台灣著名的樟木林場。日治時期,日本人大量砍伐樟樹林以生產樟腦外銷全球,並改種茶葉。
世代務農的吳進寶在整地時,意外發現山林間所棄置的樟樹頭和根部,久經白蟻蛀蝕、風雨侵襲、自然腐化後,型態各異,彷彿各種蟲魚鳥獸,深具美感,經過清洗、加工,即成天然藝術品擺飾,十分搶手。他瞄準商機,成立「東達物產」從事雕刻事業,銷路長紅,開啟三義木雕篇章的序曲。
蓬勃發展 兼具傳統文化和本土特色
吳進寶之子吳羅松、通霄李金川和李玉藏向日本美術教師學習雕刻技藝,並將一身功夫傳承給下一代,建立木雕師徒制的基礎。吳羅松還專程禮聘大陸福州的雕刻師傅來台授課,並和日本老師合辦「雕刻藝術傳藝所」,以提升三義木雕的專業水準。
1960年代,由於駐防台灣的大批美軍經常到三義購買木雕紀念品寄回家鄉;美籍記者也至三義採訪、宣傳;加以時值中國「文化大革命」,珍貴文物、藝術品遭遇極大的浩劫,使得兼具中國傳統文化和台灣本土特色的三義木雕備受青睞。來自歐美、日本的大批外銷訂單源源不絕,木雕藝品店櫛比鱗次,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木雕相關產業,三義木雕邁向全盛時期。
屢受打擊 三義木雕面臨嚴峻的考驗
豈料,1970年代接連遭遇台灣退出聯合國、中日斷交、全球能源危機等事件,又爆發部分不肖業者哄抬價格、以楠木混充樟木雕刻、品質良莠不齊、為趕貨粗製濫造等狀況,誠信受損,三義木雕產業大受衝擊,陷入困境。
1980年代,三義木雕迎來轉機。裕隆公司設廠、三義交流道開通,木雕轉為國內需求,景氣也逐漸復甦。撐過不景氣的木雕師傅重新出發,新的水美街商圈形成。
然而,1987年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後,中國木雕以低價優勢大舉進入台灣;部分雕刻師也前往原料和勞力都較為低廉的中國大陸、東南亞設廠,再回銷台灣。成本較高的本土木雕產業幾乎無力招架,三義木雕再次面臨嚴峻的考驗。
突破困境 傳統木雕產業站上世界舞台
面對無法改變的大環境,如何突破?政府與業者集思廣益,危機亦是「轉機」。三義木雕開始轉型為藝術創作,風格多元,各具特色,個人工作室興起。數年間,陸續舉辦木雕全省巡迴展、木雕創作比賽、裕隆公司文藝季、三義木雕藝術節等;木雕博物館落成,李登輝總統造訪廣聲新城,命名為「神雕村」;展開各種國際交流展、國際競賽,將傳統木雕產業推上世界舞台。
三義雕刻工具精進改良,題材上豐富多元。
三義木雕發展出保留根部石頭,創作樹石一體的作品。
自此,三義知名度大開,以「奇木巧雕」特色,確立台灣「木雕之鄉」的龍頭地位。三義雕刻工具精進改良,題材上豐富多元,依木頭形貌、色澤構思,視素材變化靈活創作,栩栩如生,強調「巧」和「妙」的內涵,也發展出結合其他材質,例如保留根部的石頭,創作「樹石一體」的作品。
三義木雕提升藝術層次後,和進口藝品已有明顯的區隔,作品蛻變成長,精彩紛呈,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三義商圈呈現豐富多元的面貌,成為台灣最大的藝術交易市集。(以上圖片來源皆為攝影:趙若蘭)
傳統為本 開創台灣木雕永續發展的坦途
美麗的台灣島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六成以上的土地覆蓋著鬱鬱蒼蒼的森林,大自然生生不息,山林之美令人讚歎。隨著林業不同時期的發展,自1992年起,台灣林業經營以國土保安為重,全面禁止砍伐天然林。此政策既保護了台灣珍貴的森林資源,同時也重創原本蓬勃發展的木材產業鏈。
三義知名的水美商圈、木雕博物館周邊商圈為順應大環境變遷,除了販售木雕作品以外,開始引進價格較低廉的進口木雕、家具等,也擴大販售陶藝、古玩、茶具、珠寶、生活藝品,或轉型為藝廊,或跨足餐飲、茶飲、伴手禮等,使三義商圈呈現豐富多元的面貌,成為台灣最大的藝術交易市集。
木雕博物館在保存、發揚傳統木雕藝術上不遺餘力,厥功甚偉。三義木雕產業歷經榮景、衰退,再到轉型、蛻變,風華再現,揚名國際。
時代更迭,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木雕發展未來也可能再次面臨挑戰。然而,只要堅持以「誠信」為本、「傳統」為根基,突破創新,群策群力,相信三義木雕產業亦能兼顧「觀光」需求,開創出一條台灣本土木雕產業永續發展的康莊大道。
(轉載自《看雜誌》第271期)
来源:看雜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