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8月24日,洛杉磯一家餐廳的桌子上放著結賬信用卡,上面有支付小費的現金。(圖片來源:CHRIS DELMA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綜合報導)《每日郵報》報導,給小費還是不給小費?在美國,這個問題似乎已經不再簡單。一些網友分享了應對數字小費提示的「技巧」。一位用戶寫道:「如果只是HTML驗證,我會嘗試直接繞過它,移除輸入框的‘required'屬性。」另一位用戶則開玩笑說:「給他們點小費吧。」還有人建議:「放棄交易,去別家吧。」
美國人對小費的反感正在上升。僅僅十年前,15%的小費被認為是普通服務的標準;如今,這一比例已飆升至20%或更高。低於20%的小費在美國幾乎成了文化禁忌,這讓許多外國遊客困惑。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美國人認為小費文化已經走得太遠,而三分之二的人「愧疚地給小費」,感到自己被迫在結賬時支付額外費用。
小費文化擴展至更多行業
小費的「膨脹」現象不僅存在於餐飲業,還蔓延到商店、外賣連鎖店,甚至自助服務機。外國遊客對此尤為困惑。一位從英國搬到美國的男士(James Smith)表示:「小費到底是什麼鬼?我不明白。這裡給小費,那裡給小費,到處都是小費。我能拿到小費嗎?我為什麼要付錢給你?」
酒店業也開始模仿餐飲業的做法。傳統上,客人可能會為行李搬運或客房清潔付小費,但現在,一些萬豪和凱悅酒店在辦理入住時就開始要求小費。據View From The Wing報導,德克薩斯州布萊恩的萬豪拉薩爾酒店和波士頓的凱悅中心法尼爾廳酒店已經實施這一做法。連鎖酒店方面稱,這是無需提高員工工資即可增加收入的方式。旅遊專家加里.萊夫(Gary Leff)指出,在拉斯維加斯,這種做法主要用於房間升級。
數字支付讓小費更尷尬
數字支付系統使小費支付既方便又尷尬。Reddit用戶(Michael Johnson)在訂購披薩外帶時被迫支付小費,網站甚至不允許設置為0美元。精明網友提供了「0.001美元」的小技巧來繞過系統。一位在萬豪拉薩爾酒店被要求用二維碼支付小費的客人表示,他們「很慶幸現在不常住萬豪酒店了」。
《福克斯新聞》報導稱,在餐廳,電子小費提示同樣普遍。佛羅里達州朱庇特市Jumby Bay Island Grill餐廳老闆維姬.帕梅利(Vicky Parmeli)表示,很多餐廳會讓顧客在平板上簽字時放小費,服務員就在旁邊盯著。這讓顧客感到不適,但大多數美國人仍認為優質服務應該得到獎勵。
小費應體現服務質量,而非形式
帕梅利和其他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小費應當獎勵服務質量,而不僅僅是完成交易。佛羅里達一位語言治療師(Emma Davis)表示,她通常會給20%的小費,除非是快餐或預訂餐點。服務特別好時,她甚至會多給。另一位奧蘭多郊區的銷售人員(David Lee)則採用分級方法:服務不好給15%,服務好給18%-20%,特別好則給30%。
帕梅利指出,一些餐廳嘗試用服務費替代小費,以確保員工工資,但她擔心這可能降低服務員提供優質服務的動力。她說:「走到服務臺點杯咖啡,服務員就指望你給小費,這真的很煩人。我覺得不合適。」
《福克斯新聞》報導顯示,儘管人們對小費提示感到疲憊,美國人在餐廳仍傾向於慷慨解囊。最新調查發現,34%的餐廳顧客給20%小費,而19%的顧客給的不到10%。這反映了美國人對小費文化的善意,同時也顯示出對小費制度日益增長的疲憊感。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