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上海话 大学生在沪求职遇尴尬

发表:2002-07-11 10:2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新闻晚报报道暑假一到,不少外地大学生都选择了留沪打工,然而,面对一份份用人单位的“订单”,很多大学生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原因很简单,他们不会讲“阿拉”上海话。据了解,沪语已成为不少大学生暑期打工难的“瓶颈”。

  华师大大三学生小韩平时成绩优秀,经过两年努力,他获得了不少英语、计算机证书。因此,在得知有家市场调查公司欲招收兼职人员,上门作问卷调查后,小韩自信地报了名。

  没想到,面试中,公司工作人员对小韩的平时成绩、实践经验不闻不问,只是一个劲儿地问,能不能用上海话和居民交流。在得到否定答案后,面试首轮小韩就“落马”。公司的理由是,兼职大学生上门请上海居民作问卷调查,需要其能与居民有良好的交流。不能说上海话,显然不利于与居民沟通。为此,小韩忿忿不平地说,没想到,不会讲上海话也成了打工的障碍之一。

  据华师大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张美云介绍,一放假,要求大学生兼职的“订单”就明显增多,现在,中心平均每小时能接到5个咨询电话,但实际“成交”相当有限。原因之一是,用人单位大多要求应聘学生至少要听得懂沪语,而留校的上海学生毕竟不多,因此就造成这样一种局面。

  业内人士指出,沪上某些单位应该尽快改变自己的思路,不要在沪语一点上太“顶真”了,毕竟用人还是要用其专业所长。否则,对公司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对众多外地大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现在,全社会都在推广普通话,对于从事市场调查工作的兼职人员来说,能够用流利的普通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足够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