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晓西: 有这样一部书----《灵山》令人如梦方醒

发表:2004-01-25 09:3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书海纵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燎乱,这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

回顾历史,什么一本书可以改变社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之类的话,在我看来,纯属虚妄!

国人有句老话为: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虽不成为至理名言,但却折射出另一古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浅显而实深的社会学命题。也反映出理论同实践之间,有着重大的反差。

毋可置疑,某种书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更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但是要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又谈何容易!

不错,在某些特定时期,某些作者就奉行"一本书主义",写了本长篇,评论界一吹捧,就有可能加入作协乃至成为作协机关的专职干部。从这种意义上讲,的确一本书就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或许就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跃而成为名利显赫的劳心者。

当然,也有为特殊功利而撰文写稿的议政之士,他们敏锐的政治投机眼光如果不是看走了眼,则极有可能成为政坛上又一耀眼的新星。当然,以"赌政治"为目标者, 也不可能全知"气象学"的事,天象骤变,亦无可测。历史上大如姚文元、梁效之流,违背天意人心,到头来自然无法逃脱历史的审判。

辨证法是任何戏剧大师,在高明的导演也无可创作的"上帝",犹如从流沙河《草木篇》为毛泽东所指名,流沙河于是遭受批判,也全国出名,再流放劳改,好不容易才保住小命一条。后来流沙河又被解放,出任省作协名誉挂职,痛定思痛后,他才写出了《现代庄周篇》等学者型著作,历史就是如此循环反复,不测无情。

现今又有靠炒作名人效应,或揭暴情色隐私而出名,而发财的名流文人,好像只有他们才深谙市场经济的文化产业。然而今天是"文学"圣餐的食物,明天就会变成随风翻卷的"手纸"。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她的一本书中次标题曾命名:" 人真的很脏!",笔者虽不是基督的信徒,但就从人类原罪的观点看,人的灵魂隐私中,的确存在着某些阴暗的东西,但是这种"脏东西"如果在文学艺术中去漂冼涤荡,又何尝不可进化升华为美丽与高尚?所以,龙先生的许多文章虽然都流露出较重的政论哲学意味,但她对文学与历史的关照情怀,仍然是她文风亲切,不拘于纯粹政客文痞文章的文风所在。

大陆政论家余杰先生, 文风犀利、猎涉广博、风芒毕露。虽有鲁迅遗风,但笔者认为他的视角主要不是放在艺术的角度,让人感觉书生义气风发,愤世忌俗,这笔做的刀枪似乎可以直抒正义同真理,可以铲除人间的所有邪恶与不平。然而,现实社会的复杂,又远非理论社会纯粹,成熟的观念在幼稚的实践中,前者永远是可贵但又微不足道的。

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尊重强权实力,而非正义强音的理论。无论是平民社会,还是主流社会,无论是弱国,还是强国,他们看重的最主要成份,仍然是功利性实质,换言之即政治利益,而非审美价值。

虽然我并不喜欢余杰那锋芒毕露的文章风格。不过, 余杰先生的一本命名为《文字垃圾》的书名却启发了作者思路,虽然该书本是寓意对谎言的认识与批判,但是笔者却认为:就文学艺术而言,什么是文学,就存在垃圾成堆,良秀不分的现象。明明是垃圾,却有人要进行华丽的包装,有的是"钻石",也有人要用粪便去泼染它。在如今实用主义压倒一切的社会,要区分神圣与庄严,庸俗和悦媚,优美同伪美,的确不是很多人都能鉴赏品评。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又是如此地参差不齐,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从来都没有系统的建立。自我封闭,同"知识过虑",创建的是类似于人格分裂的或"左",或"右"的极端认识。

所以,笔者以为欣赏的文风应该是,既非纯粹的以文载道,官样十足,火药味过猛的激进文章,也非商业市井,可读性颇高,但庸俗色情泛滥的文章;还非清雅秀美,脱离人生心灵苦难,欢乐阳光四溢,柔软女性的秀美诗文。

令人感慨愤懑的是:有一本探索我们民族精神家园、震惊灵魂的书-----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代表着《灵山》,却因涉及所谓“政治”,而在大陆等于是被列为禁书。

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该书不仅影射了历史与现实体制性的弊端;而且它还深刻揭示了巳溶入这个民族国民血液之中,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特权的意识在各种不同形态的生动表现。

作者欣赏的是:既有空灵禅意,又溶入深沉的历史观照,既是冷眼观察人世,又包容极大的人文关怀;既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自我标榜同政治绝缘,又非把文艺当作政治斗争的标枪;既有飘逸意境,又不乏激励意志;体现人性色彩情感,也不故作风雅,卖弄纯粹色情;蕴含哲理理念;又不枯燥教条说理。

当然,伤痕文学在八十年代初,也还是推动了社会的反思,但又仅仅停留在对悲剧的展示与对悲剧性人物的同情之上;最多是抒发了正直的人们对残暴者的义愤,它始终处于较低层次的批判。

而以《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为代表的作品,虽然也不是纯学术性与纪实性作品,但它起点犹如临凌绝顶而俯视社会、人生,融历史现实于艺术境界,不但揭示了历史文化的精髓,也揭示了封建历史良秀腐弊混杂,对民族心理的浸蚀,精华与糟泊共存。

《灵山》同时还把现实的腐败寓意影射在历史文化时空的影像中。所以它就具备了发人深思,引导探索思想的深刻性和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批判揭示的洞察力,就起到影响和颠覆原本成见已深的历史文化和人生哲学观念。

阅读《灵山》读者还能体会沉浸在源于民间,充满鲜活语言与描绘社会底层街头巷尾的真实民间生活场景中去。

无论是端公道士、江湖卖药算命,还是雕刻艺匠、杀猪宰羊﹍﹍三教九流,都可以找到其似曾相识的影子。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和民间歌谣俚语的片段与现实生活故事互为穿插交替,甚至还令读者隐约体念到楚文化"野趣横生"的逸韵、以此同时又将民间方言俚语进行了升化,文采素洁而让人蕴意无穷;时空转换和心态变化也极其丰富。

古老遗迹,同现代文明景物相互对照和展现又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在自然景观同人文历史交相映照的情景中,不管是传统文化诸如戏剧、民俗,还是草台班子的卖艺,都溶入了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

还有叠印于山川河谷背景下,别有风格的寺院庙宇、道观文物,和游移其间活着的和尚道士,巫医神婆,更令读者进入了神秘莫测的玄想氛围。

在诗情画意中的民歌情调下,野花独立,各种植物争奇斗艳,珍稀动物时隐时现;作者再将各种风韵的女性美丑以及或悲或乐的命运加以编织,情爱性欲全部揉杂在这朝靓式的灵山之旅的故事中去展开和发展。

这种用写意画般衬托背景,用工笔画勾苗人物心态,用简洁素描勾画事件,用电影话外音或独白叙述阐明理念的方式,就使作品不仅具有文学和美学上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了探索精神灵魂,关注历史现实的更高层次的意义。

只有进入这种文学圣殿,艺术的魅力才有望神圣和不朽。

文学才有望成给幽暗夜行者一个不倒下的信仰和希望。既便这遥远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及,既便这月光随乌云而时隐时现,但心中只要有这束温暖的"烛光",人生就会有激荡而期盼的希望,就会有勇气在任何艰难困苦中一直走到"天亮"。

近观网络文学,透过笔者拙着《从你眼中看〈灵山〉》的点击率,读者还是可以释悟到:原来不怎么容易看进去的2000年诺贝尔文学获奖代表着《灵山》,原来也不是那么令人难于理解,甚至晦涩。

尽管笔者不明确那网络作品,是否真的就属正式出版物的界定,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却令笔者疑虑惑绕,那就是关于此书,无论正负观点,评论界鲜有任何评价。读者偶有评点,也大多在一片沉默中飘流。

笔者感到,这本书虽未有"于无声处听惊雷"般惊世骇俗的东西,但它的某些观感,仍不啻于万里之处的乌云下那一道惊心动魄的闪电,预示着万赖俱寂中,那惊雷的降临已为时不久。

笔者的青春时光,也是在大陆红旗飘扬的年代成长起来。也曾为《青春之歌》、《红岩》等文学洗礼激动得热泪盈眶。那些激扬文土的革命缴文,也曾令我意志激昂,以为革命的文学能使我脱胎换骨,能肩负解放全人类,步入改造建设这个无比美好的社会之中去。

不幸的是,我这不孝子孙,却始终对革命的认识不足,始终都落伍在先进队伍的步履之后,愧对英烈们那慷慨激昂,勇往无前,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不要说能改造社会,就是连自我的观念信仰,也不能有所改变,命运也自然就随风飘零。

笔者也注意到许多飘流在海外的旅人,他们始终未曾忘怀故土那片璀灿夺目的历史文化,未曾淡化对民族兴旺,民众幸福的祝福;也曾不可忘怀日思梦绕,萦恒思绪中的对祖国风光璇丽,美不胜收的江河山岳的思念。

然而,在《灵山》飘逸的禅念意境中,我看到了充满诗意画风的民族文化,虽然这诗意色调有些悲凉。虽然有一些陈腐封建的压抑和社会阴暗腐化的东西。

你但愿在大陆一方的读者,能从你肤浅幼稚的《从你眼中看〈灵山〉》之中,看到有一种境界在升腾,有一种语言在呼喊,有一种观念在创新,有一点声音在回应。那就是:

祖国啊,母亲!敞开你宽怀的胸襟,接受那直面真言:美丑善恶均包容在内的天涯游子的灵魂自白。

让民族之魂归来吧!让我们与东方之子一道踏上那精神探索的灵山之族吧。

愿人们从空灵朦胧沉闷的“灵山之旅”,寻觅到那清新的空气,从纷繁庞杂,龌浊梦境中番然醒悟,在一个个鲜活的意象中创建你自己崭新的人生与艺术哲学。

对初读《灵山》的读者而言,该曳的确给人印象有些朦胧,也并非是它内容过于庞杂,而是它的每一篇章都可以独立自成一个小故事,甚至还可不按章节顺序去品赏。而且,该书时空变化大且急骤,不易把握作品的精神脉络和作品的总体哲学。

但是如果先看《从你眼中看〈灵山〉》后,也未尚不可领会一点抛砖引玉的启迪。

笔者虽然认为该作者的解读和观点有很大的主观与偏执,缺乏严谨慎密和系统的文学评判。但是它能给读者导引出非游记顺序的欣赏视角,从"看灵山"所挑剔出的《灵山》的重要片段和联想附会出的故事、叙述、观点。

笔者除了激活对所有"历史"的重新审视外,也可能甚至将自我的人生体验,加入到这灵山之旅的自由联想中去。

笔者以为《从你眼中看〈灵山〉》,缩短了我同"灵山"的距离,它将《灵山》中一些隐诲的象征、联想、故事乃至谴词造句,用更加直白的艺术理念,挑明了那层同政治和现实若即若离、欲诉还羞的面纱,也给我们"雾中看花","睡眼朦胧"的读者以如梦方醒的独白。

附记:

在此,我虔诚地希望海内外的读者朋友,能给《从你眼中看〈灵山〉》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作者下一步作出充实和修定。

同时,也理解一些评论家出于某些不便的因素,未能对此作出回应的初衷。

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各界读者,学术界专家能对我的作品提出更多的批评。

欢迎方家、同仁、文学爱好者们帮助赐教。

我愿与大家做朋友并进一步交流。

在下EMail: [email protected]
备用EMail: [email protected]
欢迎访问我的网页:自由星空Longhl.vicp.net/留下你保贵的意见。
邮编:610000
通联:中国.四川成都市中央花园2期11栋3单元1A(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