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面临10类潜在重大灾害 专家呼吁建减灾体系

发表:2004-10-20 10: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通信信息系统发生差错,建筑结构日益老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作为一座特大型城市,上海面临着种种并未频繁“现身”的“未来灾害”。

  在昨日举行的纪念国际减灾日专家座谈会上,各路学者纷纷指出,随着各类新灾种的出现,本市潜在的重大灾害主要有10类,而尽快建立综合减灾管理体系则成为了与会者的共识。

  从目前的情况看,上海城市的总体抗灾能力仍有待提高,减灾研究力量也较为分散。为此,专家呼吁,本市应建立综合减灾管理体系,其中包含应急联动、减灾协调、专家决策咨询等三大系统,并对潜在重大灾害的防治加速立法,积累数据,并建设包括灾害信息、科技专家信息等内容的减灾管理大型数据库。

  保险专家万忠明最后提出,灾害与保险的关系极为密切,保险的理赔功能可以在灾后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为了完善保险机制,本市甚至可考虑绘制“灾害区划图”,指明不同区域发生自然灾害的数量以及防灾能力的强弱,这可以成为保险公司计算费率的重要依据。

  经过认定的10类潜在重大灾害为:风灾、水灾、震灾、火灾、建筑结构老化致灾、地质灾害、潜在城市环境灾害、化学事故灾害、通信信息灾害、地下空间与浅埋生命线工程中的灾害。

  风灾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有关专家表示,上海因地理条件和地形特点的影响,易受台风、热带气旋、龙卷风等侵袭。从1949年起,使本市遭受10亿元以上经济损失的风灾达15次。而且,高楼的玻璃幕墙一般都有使用年限,一旦发生风灾,老化的玻璃很可能“迎风落地”,危及行人安全。

  建筑结构老化致灾除了水灾、火灾等“老牌”灾种外,一些平时看来“默默无闻”的灾害也可能会成为上海的心腹大患。以建筑结构老化致灾为例,由于材料开裂、木结构腐朽等原因,建筑承载能力会不断减弱。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里,这一现象更快更严重。建筑结构老化会在一些不利荷载作用下发生突然破裂并造成灾害。例如美国每年因混凝土中钢筋锈蚀造成的损失达数百亿美元,日本新干线使用不到10年就出现大面积混凝土开裂等现象。

  地下空间与浅埋生命线工程中的灾害

  地下空间的开发和浅埋生命线工程中的灾害也值得引起重视。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火灾和涝灾是造成地下空间损失最大的两种灾害,这类灾害的受害对象往往不是一个单体而是群体。

(新闻晨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