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国际炒家的阴谋?“稚嫩”中国炒期铜巨亏60亿!

发表:2005-07-07 02:2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国际衍生品市场中隐藏的巨大风险漩涡,一次又一次让“中国资本”为“年轻”付出代价。

  一边,中航油这艘航母在新加坡豪赌石油期权,终以巨亏5亿美元折戟沉沙而余波未了;另一边,国内投机者在国际期铜市场上的损失总和可能远超中航油达60亿人民币而再起波澜。

  这次巨亏产生于套利投机者长时间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和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进行期铜套利,但从整体上来说,其在LME的期铜上损失惊人。

  国际铜价自2004年3月份突破3000美元大关以后,已经在此价格水平以上维持了16个月。


  6月20日,LME3月期铜(3个月以后交割的铜期货,当时大致相当于SHFE的期铜9月合约)最高达到创历史纪录的每吨3435美元,而伦敦本地的现货铜价已经飙升至3670美元。

  但是,就在国际铜价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新高的时候,包括澳大利亚麦戈理银行(Macquarie)、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等诸多LME圈内交易商的首席分析师却不断抛出铜供不应求的研究报告。同时,中国的投资者还在伦敦不断加码沽空铜期货。

  上海志博投资的毕胜认为,简单的估算中国投机者在LME的头寸在20万~30万吨左右,有时还更多。从去年下半年起开始计算(当时期铜价在每吨 2600 美元左右),相对目前3400美元的价格,每吨期铜在价格上的损失为800美元;还需要加上每个月需要付出的迁仓成本(即不进行实际交割,而是将期货合约自动延迟1个月,根据目前的现货-期货升水计算),每月每吨大概50~80美元左右,总亏损额度要超过3.2亿美元。

  实际上,中国投机者并不是那么老实的稳定持仓,其中的反复平仓、开仓导致了更大的亏损。倍特期货一位高管认为,尽管LME不公布有关数据,但圈内人士认为中国在伦敦的损失在50亿~60亿元左右。

  这一判断得到了更多专业人士的认同。

  期货业协会副会长、金鹏期货董事长常清说,有人通过计算,从去年10月份起至今,上海期铜的空头投资者损失在60亿~80亿元之间,其中绝大部分的损失是被LME市场上的多头赚走了。

  套利者: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国内的空头损失是如何落到国外的多头袋中的呢?套利者在其中起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正常来说,上海的期铜人民币与伦敦的期铜美元价格应该在10:1左右(按照8.27的汇率折算,加上相应的海运运费、报关关税、各种手续费、利息等等,大约在伦敦以2500美元交割的铜,运抵上海入关后所需成本大概在25000人民币左右),如果偏离这个比例,投机者就可以通过两边大量的买卖,促使这一比例回归。

  例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铜价明显较伦敦偏低,这一比例一般在9.5:1,最低达到9:1,因此在中国买进铜,在伦敦抛出就有利可图。

  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买卖铜期货非常简单,而买卖LME的期铜也并不麻烦。目前,虽然证监会已批准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的公司只有26家,但是海外经纪商在中国内地广布代理,如何进行海外投机几乎是每个进入该行业的人都知道的“秘密”。

  周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周先生是一家铜贸易商,主要做铜的进口,同时也做一部分套利交易,他通过一家香港注册的公司在伦敦进行交易。周先生介绍,套利有两个盈利模式,一个是比例回归,上海铜价相比伦敦铜价上升得更快,那么在上海赚的钱比在伦敦亏的钱就更多,从而获得盈利;另外一个就是这一比例保持稳定,那么就相当于从上海买下铜后,运到伦敦交割,从而在实际上获得盈利。

  由于上海期铜长时间保持相对较低的价格,因此大量的投机者都开始进行套利盈利。常清认为,目前上海期铜的多头持仓中绝大部分都是套利者的头寸,周先生认为这一比例在70%以上。目前上海期铜持仓10万手,多头持仓5万手,25万吨。换言之,有近20万吨的持仓是套利头寸。

  毕胜说,去年上海期铜上的投机者盈利多是套利,一般来说套利者可以达到50%左右的盈利水平。但毕胜也认为,主要的盈利绝非被套利者染指,巨大部分盈利都是被LME市场上的多头,也就是几家主要的对冲基金所获得。

  “套利赚的就是手续费”,而这道手续就是把中国空头的钱交到国外基金手中。

  又是国际炒家的阴谋?

  尽管客观上套利者确实把钱“送”给了外国基金,但业内人士并不认为套利是什么滔天大罪。

  常清认为,套利就是因为确实有利可以被人套,套利者也绝对无可厚非。周先生的话可以表示为什么他们只能套利而不能独享在国内做多的暴利。

  周先生认为,如果不套利,他肯定不敢在国内大举做多。“因为铜价实在太高了,我们直接接触的客户已经尽可能的少用铜了。加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始终存在,铜价下跌的可能性真的很大。”周说。

  所以,国内很多人愿意卖空铜,做套利者的对手。套利者也不得不在伦敦卖空。“因为我们要保护在国内的头寸,而且,如果没有中国大量卖空,铜价可能不会上升得这么高。”周说。

  包括毕胜在内的很多研究人员都了解周先生暗示的意思,那就是对冲基金有意拉高国际市场上的铜价!前述麦戈理银行、巴克莱资本认为国际铜供不应求的判断主要源于“中国因素”、“中国的强烈需求”等等。

  实际情况却可能并不是这些身为圈内经纪商的著名投资银行说的那么冠冕堂皇。尽管没有足够的直接证据,但是多数人士认为,LME期铜的价格受到一些大的对冲基金相当程度的影响,这些规模甚至在万亿美金以上的对冲基金有足够的能量来“买”高LME期铜价格。

  而且,由于LME注册仓库中的库存只有区区三万吨铜,不可能满足20万吨的套利者有足够的仓单用于交割,因此他们只能面临挤仓(由于空头持有超过现货拥有量的期货头寸,在期货合约到期前无法完成交割责任,从而被多头持仓者逼迫下,不得不以对己方不利的价格进行平仓的行为),解决方案就是平仓出局,或者交纳足够的迁仓资金。


  然而,对套利者来说,这一幕同时也在国内发生。上海期交所的库存甚至只有两万吨,不过这次在境外被挤仓的套利者同样也挤了国内空头的仓,国内的空头被挤后同样不得不认输出局。这样国内空头的钱就通过套利的周转被挤到了境外的对冲基金手中。


  而类似周先生这样的贸易商认为,中国的铜需求已经“硬着陆”。通过提高国内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大量进口矿石、废铜等途径,实际的供需矛盾可能已向供大于求转变。而国际炒家鼓吹的“中国因素”不难让人感觉另有意味。


  另外一个重要的证据是,一贯相关性非常好的LME铝、锌等金属期货大多在今年3月份之后就开始不断下跌,唯一坚挺且上涨的就是铜。而中国是铜的净进口国,铝、锌等金属的净出口国。


  看来,这似乎又是一次针对中国的阴谋。倍特期货人士透露,在最近LME期铜突破3400美元大关的时候,韩国一家著名跨国集团的损失在1亿美金以上,其总裁亲自上阵操盘,也是被斩得七零八落。该人士认为,这次的铜价高涨,更多的是欧美的对冲基金“谋食”了亚洲的“稚嫩”投机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