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日记:留学美国 我成为炙手可热的女生

作者:作者:甘以理 发表:2005-07-19 18:4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如果你在餐桌边看到一个托着脑袋,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的女生,没错,那就是我。如果你又在美国超市里遇到一个扛着一袋大米欣喜若狂的女生,没错,那也是我……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在美国。

  美国菜,中国

  来到美国后,我第一个疑问就是:美国人的胃到底是不是肉长的?

  无论是饮料还是白开水都要加大冰块,那些炸得干巴巴的薯条和嚼起来如干柴一般的鸡块他们永远也吃不厌,而且还很享受一种“buscuite”,巴掌大小,结结实实一个烤熟了的面团,涂厚厚一层黄油,放到烤箱里烤几分钟,然后老美们便喝着咖啡,吃着黄油buscuite,“嘎吱嘎吱”津津有味。看着让人流口水,但我第一次吃时,一口下去只觉油腥冲鼻,那口buscuite干干地卡在喉咙里不上不下,差点噎死。一边死命往下吞,一边想起中国姥姥做的烙面饼,小葱花猪肉馅就一碗热气腾腾甜豆浆吃喝下去,那滋味真是女皇来了也不换……

  得了,buscuite享受不了,吃菜吧。但是蔬菜在美国价格不菲!最贵的当属西红柿,都是论个数着卖的。原来在中国最普通不过的西红柿炒蛋,现在感觉是难得的佳肴,至于那一吃就是半斤的冰糖拌西红柿只能想想罢了。花椰菜和土豆比较常见,但是偏偏美国人的吃法极端得很,好好的菜蔬偏要冰冻了之后,浇上乳白的沙拉生吃。

  我咬着这种生冷的食物,太阳穴“突突”直跳,感觉自己快长出山羊角变成一只食草动物了。若是花椰菜下锅,一定是煮得稀烂,到口即化的那种而土豆则辗成泥,浇上鲜牛奶,稀稀黄黄一大盘子,乍看之下就像小孩子的……光看就倒足了胃口。

  中国有句俗语叫“一盐出百味”。做菜放盐,天经地义。可在这儿,老美拿糖当盐使,什么东西都往死里甜。我在学校里吃午餐,几乎所有的学生吃完饭后都要吃一客巧克力或者苹果派之类的甜点,像水果汁软糖、朱古力豆这些零食随身带着吃。同班的丽萨最爱一种白奶油的小麦甜甜圈,每天必吃5个以上。有一次,她特地带了一盒刚出炉的甜甜圈送我。人家一片好心,我当着她的面硬是塞着吃了一个,胃里腻得直抽筋,还得假笑着说:“That's very delicious (这非常美味)。”

  不仅我不习惯,我老妈也是。美国厨房必备三大件:电磁炉、烤箱和微波炉,也许老美做饭不爱热闹,用这三样厨具做起菜来不声不响,根本就别想听到炒菜下油锅时的那一阵“丝啦”声。妈妈用美国厨具做菜总说找不到感觉,后来索性在电磁炉上放上一口从中国带来的铁锅,说“劈里啪啦”炒出来的菜才够味道。

  好几次妈妈都为买不到白米而苦恼。美国超市的米通常称为“brown rice”,是一种口感极差的糙米。有一回,妈妈指着超市里一袋袋 “brown rice”,长叹一口气:“唉,在中国你姥姥拿这种米喂鸡的。”终于,在一家中餐馆里买到了泰国大米。那天,妈妈双手捧着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感慨万千: “咱们终于吃上白米饭了!”整个儿一刚解放的老贫农。

 在美国成为炙手可热的女生

  说了由不得你不信,在美国,我可是个“热手”的女生。作为学校里惟一的亚洲学生,我的黑发黑眼睛,以及在这些丰满结实的白人女孩中间显得特别娇小的身材让我很是得宠,常被不同年级的男生邀请共进午餐--当然,仍然还是自己掏钱,AA制。

  有一次,一个橄榄球队的男生邀请我吃午餐。他个子很高,褐色头发,鼻子上有可爱的小雀斑。先是闲聊了一会儿,然后他停了停,突然问我:“Yili,当我的女朋友好吗?”

  “我想知道为什么你要我当你女朋友?”

  “因为我觉得有一个中国女朋友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呢!”

  “对不起,那么我拒绝。”

  “为什么呢,你看,我没有女朋友,而你也没有男朋友……”

  “可是你需要女朋友,而我不需要男朋友呀。” 我简直哭笑不得。

  他耸了耸肩说:“那好吧,如果你在三天内改变主意的话,可以来找我。”我晕!

  美国女生的理想是当一个好母亲

  以前总以为美国的女孩子很前卫、开放,到了美国之后,让我意外的是,不少美国女孩她们未来的理想竟然是当一个好母亲。

  美国法律规定,女孩子只要满18岁就可以结婚,但是如果未满年龄有了孩子,那么只要满16岁也允许结婚。

  我的好友瑰兰妮比我大一岁,今年18岁,在北卡罗那州的大学读心理学,但是,她今年十月就要结婚了,已经开始自己设计婚纱和筹备蜜月旅行!而她妹妹劳拉,今年才16岁就已有一个10个月大的孩子……

  劳拉告诉我,她从10岁便开始交男朋友,到目前为止已超过二十个。这个数字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是的,我需要男朋友,因为我需要不停地被爱。”对我的吃惊劳拉很不以为然。

  瑰兰妮的未婚夫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我尤为喜欢他的8岁的小妹妹科里斯丁娜,雪白的皮肤,又长又翘的睫毛,长得就像一个芭比娃娃。但就是这么一个芭比娃娃也让我大跌眼镜。

  上个礼拜天,我在教堂的儿童休息室看见她正在和一个金发的小男孩接吻。我在那里目瞪口呆,她却大方地把那个小男孩牵到我面前说:“瞧,我恋爱了,这是我的新男朋友乔恩。”

  噢,芭比恋爱了。请别惊讶,上帝啊,这可是在美国!

  Nothing Is Impossible (没有什么不可能)

  在数学课上,我的美国同学们对我能手算开平方表示非常惊讶,要知道他们在算术方面是很依赖计算器的。但在生活上,却不是这样。

  刚到美国那几天,正逢圣诞节前夕,机场里都是从大城市赶回家乡过节的人。大多是一家几口,父母带着孩子们。那些金发碧眼的小白人,只要是会走路的孩子,自己的行李都是自己拉着。在机场常常可以看见四、五岁的小孩子吃力地拉着与自己个头一样高的行李箱,而他们的父母则在前面头也不回地阔步走着。

  比如瑰兰妮吧,她从十六岁开始便离开家自己生活,租房子、贷款买车、交学费全靠自己。从她搬出家的那一刻起,她的父母除了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之外,完全和她断绝了经济关系--这在美国家庭是非常普通的现象,而在中国,十六岁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正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享受着保护和温暖呢。

  瑰兰妮的未婚夫,出生于一个殷实的家庭。父亲是当地很有名农场主,有四个儿子和四个女儿。他对自己子女要求相当严格,孩子身上穿的衣服大都是超市里的便宜货,没有一件高档玩具,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做的。自己建造木头房子,家里有名牌车却每天早起搭校车上学……

  有时候我也想,中国父母总是不忍心锻炼自己的孩子,这种“不忍”这种保护其实不好,离开了父母就寸步难行的孩子,有心理上的残疾。

  美国教师对学生永远以鼓励为主,很少会把学生分成国内那种好生差生。在教室的墙上和老师的讲台上,常常会有“You never fail until you stop trying”之类的鼓励。

  瞧,今天我的英文老师把一套英文版的莎士比亚全集和一本字典递给我,我不自信地说:“这也许不太可能吧?”

  “Oh,my girl,nothing is impossible (我的女孩,没有什么不可能)! ”

  没错,就像这几天天气变冷,雨加小雪,学校停课了--在美国学生看来,因为天气原因不去上课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我却感觉新鲜。从小老师就教我们:“小么小儿郎,背著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风雨狂……”在中国绝对不存在因为天气原因不去上学这码事……

  但是,这就是美国,没有什么不可能!

  作者简介:甘以理,今年17岁,曾于2004年6月作为广西惟一的奥运会火炬手赴北京参加2004奥运会火炬北京传递活动。现在美国田纳西州留学。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