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国院士制度应该废除

作者:申义民、范甫子 发表:2005-08-15 19:3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近年来院士队伍的急剧扩大,现就其质量等问题提出质疑。

一、评选院士的基本条件1、有了头衔就好办。众所周知,一旦当上科研部门的院长和所长,按说你就从政了、工作性质变了,必然脱离你原来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专门搞专业管理工作,就是国家公务员。尽管过去你可能是一名普通学者,成就不大,但现在你是一名领导,工作没有什么创新,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一般,但因为有头衔却能轻易地被评为院士。例如有一位研究所的业务处长,由于某种原因被破格提升为副院长。当了官既有权又有钱(掌管科研经费),你出钱别人帮你干事,出了成绩你当然是首功了。随之成为某考察队的首席科学家,接着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中科院院士。

某研究所有一位学者在本单位推荐院士时通不过,因为他不是所长。后来通过关系调到一个与本专业毫不相干的研究所当了所长,不久他就当上了中科院院士。当了院士后又回到原单位。

2、领导优先。在评选院士时有一种说法,凡是在科研单位从事业务管理工作的领导(院长、所长们)评选时优先,其他有成就和实际贡献的科研人员则靠后。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因为这些人组织领导一个科研部门的业务管理工作不容易,好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以此类推,凡是搞业务管理工作的领导都可当院士,那我国的主席、总理、部长们领导全国各部门和省、市,比领导一个研究单位更大、更复杂,所做出的成绩和贡献也更大。看似行政领导,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业务管理工作,而且他们也有著述。如要评选,他们的条件和实绩绰绰有余。如邓小平先生等。

二、选院士的不正之风1、亲近繁殖和拉山头。在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人关系,如亲属、朋友、师生关系等。这些关系在选院士时表现特别明显。有一位院士与另一位学者关系甚密,这是该单位人人皆知的事实。可这位院士为了能使其好友也成为院士,不管这位学者水平、贡献怎样,竟把某考察队首席科学家的尊称让给了他,并保荐他为院士,因为这位院士以前是某部门领导,又是全国人大常委,有一定权威,一经他提名则通过毫无问题。象这样一个考察队竟有两位院士,实属罕见。

使人不解的是既然出让了首席科学家,那么院士也应该出让。事实却不然,因为院士是终身制,名利大矣!

我们最为常见的是,如果某院士的研究生竞选院士,而这位老院士一定使出浑身妙计,全力保荐,培植山头;所谓本学科的发展需要接班人,亦表明在我门下弟子都成了院士,这是多么荣耀的事呀!年龄越大,弟子越多,势力越强,形成山头,这就是“学阀”产生或形成的根源之一。

2、不择手段。某先生为了自己评选院士能顺利过关,以转让某理事长头衔给另一位院士作为交换条件。本来这位院士在第一次评选时对他的学术“理论”

问题有看法。可这位院士官迷心窍,信以为真,竟在第二次本单位初选中和在院士评选大会上全力保荐。然而后来一旦这位先生当上院士,转让理事长之事则告吹。这原来是一个骗局,可谓用心良苦。


三、院士评选只重视论着,忽视有实际贡献的成果。当了研究所的领导,这仅是评选院士的前提条件,但最好还要有自己已出版的论着,以显示自己的理论水平。为了能评上院士,某先生在学术上搞“花架子”,装门面。从他当所长的那天起就梦寐以求要当院士。因为有了权和钱(掌管经费)就好办。在几年内组织一批人先后编写了四本书,以此作为评选院士的资本。然而这四本书的资料和数据全部抄来,利用别人的成果加以描述,编辑而成,自己并没有独自深入研究的成果,而且还有许多错处。书名为《1997、1999、2000、2002年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共44章,合计约150万字,有10多人参与编写。书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别人所写,而他本人只写前言、后记,或写一章、或挂名与别人合写一章,但也不是他主要执笔,全书他写的份量极少。书名是他摆在首位,并写上“着”。不干实事,大量工作是别人所干,多贪婪!这是什么学风?历来书的出版,着和编是有区别的,这套书能算是“着”吗?为了抬高其身价,还把好几位院士写为顾问。

如此几本书竟通过了院士们的评审,真不可思议。

四、院士是否越多越好、越能体现国家的科技实力。由于院士在我国是代表最高科技水平称号,被神化,又是唯一的终身制,而且待遇丰厚,好些人孜孜以求。院士人数越来越多,仅一个规模中等的社会公益性研究所就有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共12名。现两年一度的院士选举又开始了,这个所又有数人报名,而初选人员已定。好象一个研究所院士越多就越能体现这个所的科研水平高、成果多、贡献大。笔者认为并非如此。对此,社会自有公论。不过在申请国家大课题和基金课题时,院士多的单位吃香。有些无院士的单位则外聘院士,不论其专业是否对口,把他当成神,以抬高单位身价。

有人说中国有13亿人口,就是几千、上万,甚至更多的院士按人口比例也不算多。前几年除中科院院士外,新增了工程院院士。既然这两个部门设立了院士,

为什么不能设立社科院、文学院、艺术院和体育院等部门的院士呢?这些部门有不少精英做出的成绩和贡献并不比中科院某些院士差,甚至还要强。如经济学家薛慕桥、吴敬琏等。特别是体育界有不少人获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真是为国增光,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上述这些部门的经营与我国科技界的院士相比并不逊色。

五、身兼院士和领导能双管齐下发挥独特作用吗?

中科院院士黄秉维曾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自从当上常委后,各种各样的事情接踵而来,一年内至少花去半年时间无法搞科研。后来他决定辞去这一职务,辞职后他告诉人们,这样一年可腾出170多天来从事研究。北京大学有一位校长一面当校长,一面指导研究生,结果两头都没有做好。《中国老年》杂志发表文章劝他把校长工作干好,放弃科研工作。我们科技部的徐冠华部长,你还在从事遥感研究吗?中科院路甬祥院长你不但是院长,而且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你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在进行科学研究?王选院士说得好:“我有创造力时无任何头衔,我没有创造力时头衔纷至沓来。”这就是院士制度的弊病。

本来在美、英、日、德等发达国家没有设立院士这一职称,而在我国却很盛行。但君不见中国大陆至今还无人问鼎诺贝尔奖。真可谓“没有战功,但却有战斗英雄,没有检讨只有表彰”。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