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情局风雨六十载功过评说不一

发表:2007-09-21 03:0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美国中央情报局成立以来的60年历史色彩丰富,而且充满争议。

一些史学家说,当年政府各部门有足够的情报,显示日本1941年会偷袭珍珠港,但是没有人把这些零碎的情报连接起来。正因为如此,罗斯福总统成立了战略情报局,在德国和日本占领区从事谍报和破坏活动。

战争结束后,战略情报局逐渐淡出,1947年9月18号由中央情报局取而代之。当时的战略情报局局长威廉.多诺万四处游说,争取在战后保持一个情报机构,以确保美国领导人不会盲目地制定政策:“美国不能再象战前那样无视情报工作了,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我们没有一个永久性的机构,在和平时期发挥战略情报局在战时发挥的那种作用。”

彼得.欧内斯特1950年代加入中情局,现在是华盛顿的国际间谍博物馆馆长。他说,中情局在冷战时期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机构,“当时中情局里充满令人兴奋的气氛,大家工作热情都非常高,我们确实认为自己是冷战中美国的前沿阵地”。

*克格勃的对手*

奥列格.卡卢金曾任前苏联情报机构的少将。他说,克格勃丝毫不敢轻视中情局:“从专业角度讲,克格勃把中情局当作平等的对手。其实,这是俄罗斯情报和反情报文化的一部份,也就是说,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对手。”

不过,中情局经常因为情报失误而受到抨击,例如没有预测到苏联解体,错误地宣称萨达姆.侯赛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等。争议最多的是中情局的一些秘密行动,其中包括1952年在伊朗策动政变和1973年推翻智利的阿连德政府。这两次行动都是按照总统的命令进行的。

记者蒂姆.韦纳在他的新着中对中情局60年的记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行动失败留下的影响能持续很长很长时间,但是成功的例子却往往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不过,中情局前副局长约翰.麦克劳克林认为,尽管中情局应当受到批评,但韦纳对中情局的评价有失公允。他说:“我对韦纳的书很有看法。不妨给它加个副标题:我们即失败,因为它在中情局历史的每个阶段都要找出一些黑暗的东西、一些失败之处来。韦纳甚至把一些成功都说成是失败。”

*失败与成功*

麦克劳克林指出,2001年9/11之后,中情局迅速在阿富汗作出反应,再就是破获卡迪尔.汗的核扩散网络,这些都是成功的行动。

不过,许多在中情局工作过的人都承认,美国官员现在更看重的是间谍技术,而不是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前中情局技术官员尤金.波蒂特指出,技术只是谍报工作的一个工具:“谍报工作可能使你赢得战争,但了解敌方思路和打算的唯一途径则是通过做谍报工作的人。卫星或者飞机都不能做到这一点。”

前中情局副局长麦克劳克林说,9/11之后,在谍报技术和谍报人员之间取得平衡显得格外重要。他认为,传统的谍报人员的工作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此而轻视技术这一头。

中情局现在的工作人员中几乎一半人都是2001年9/11之后招聘的新人,他们现在搜集和分析情报时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是冷战时期的间谍们做梦也想象不到的。

来源:美国之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