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雪灾

作者:古原 发表:2008-02-11 17: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年初的一场大雪,粉碎了"盛世"的传奇。十省区受灾,上亿人受影响,受灾严重的地方断电断水,火车站外几十万民工饥寒交迫在脏乱差的广场和大街上连日等车,场面令人震撼。中国如此不堪一雪,彻底暴露了管理手法的低能和制度的缺陷。

管理手法的低能一是气象预报不力。如此严重的和长时间的雪况,气象预报应该事先发出预警,及早让百姓和政府做好准备。但,大雪居然长驱直入而中国上下没有人提防。反过来看看美国,美国的气象预报是跟新闻同样重要的事情,哪个时辰下雪下雨出太阳、下多少寸的雪,都预报得基本准确不误,学校都根据天气预报来决定次日是否停课或延晚上课,尽量做到有备无患。中国太空技术,可以让卫星绕月,可以精确地摧毁外层空间的卫星,却不能预测影响亿万人的雪灾的到来,试问,月球的图片拍得再清晰,这与百姓的生活有何直接关联?科学不以民为本,而以太空对抗为本,今朝被大雪捣了龙黄庙,让百姓遭殃,实在是罪不可赦。

二,铲雪工具落后又欠缺。从大量的雪灾现场图片看,少见有铲雪车。在宁波的机场,军人们像耕牛一样拉着铲子铲雪;公路上的军人,人手一铲去铲雪,这要铲到猴年马月?中国处处以大自居,什么最大的月饼,最大的公厕......,清雪却用小铲对付,很不谐调,很不中啊。

三,传媒报道不当,造成民工不知道回乡之路如此艰辛,大量涌到火车站,几十万人滞留在广州火车站,险象环生。车站人潮汹涌澎湃,警察当人墙,又成了一大中国特色。既然铁路运输中断,为什么不及时发播新闻,并通过中国无所不在的居民委员会,通知民工多的地方和车站,让民工留在当地过年?警察截访那么得力,监视居住那么不遗余力,强拆那么卖力,难道劝阻民工留步会有障碍吗?温家宝不去广州火车站还好,一去就许诺保证民工能回家过年,媒体马上拍马屁,开足马力大报喜讯,似乎温总理身怀绝技,一来亮相,雪就化,路就通。民工听了大喜过望,纷纷涌向车站,比下大雪还厉害,使得本来就混乱不堪的的火车站,雪上加霜,人最多时,达几十万之巨,还挤出人命,冻晕几百人。等到铁路又能运客时,幸运挤上火车的旅客,最多的表情不是笑而是哭。经历了中国的春运9.11,怎么不心有余悸?!如果少建磁悬浮,多修几条实用铁路和高速公路,哪会在春节时,旅客只能挤火车回家?

雪灾同时也再次凸现制度的缺陷,最明显的是户籍制度和政府垄断媒体制度。春运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平常风和日丽,春运也是旅客最为难受的时候,大雪纷飞的日子,更变成鬼门关了。如果没有户籍的限制,让国民随工作选择居住地,哪还会在春节的时候,平地多出几亿次的旅客?

再看看垄断传媒的缺陷,广播电视报纸都是党的口舌,要它笑就得笑,要它哭就得哭,中央打个喷嚏,地方就得流鼻涕。畸形的和谐,扼杀了不同的声音,百姓要关心的,媒体不报,不想看不想听的,非看非听不可。艾滋村的形成、萨斯危机,到这次的雪灾,哪一次不是党媒的迟到而造成的?擅自发声的网络用户,都受泄漏机密、劳教等等的威胁。等到党媒发声的时候,听到的无不是党中央如何重视,如何关怀,让受害百姓如何温暖,好像警匪大片,警察总是最后才出现。相信不少人看过春晚吧,不用卫星电视,不用转借录像带,网上就有得看,够及时,如果通播灾害警告这么及时就好了。今年的春晚,还是怎一个艳俗了得。这次的雪灾,当然也成了大唱赞歌的好机会。看那场由大腕们表演的诗朗诵"温暖2008",印象深刻。不妨奇文共赏:"党中央、国务院一声令下,一场前所未有的抗灾救灾行动与2008年春运,齐头并发......党旗飘扬,振奋民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坐镇灾区,运筹帷幄......风雪中党的声音传来......党的温暖......"请问,都冻得停水、停电、停运多天,才"一声令下",这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媒体怎么不质疑党中央的反应迟钝?怎么不问问上下各部门为什么不及时排解灾情?为什么不检讨公共设施和制度的过失?春晚还直播广东的民工受政府宴请过年的情况,他们是如何如何身在异乡却感受到在家的温暖,大家如同一家人。好一个美丽冻人的故事。谁让民工们变候鸟,年复一年疲于奔命的?是户籍制!是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如果政府废弃户籍制度和投资平衡,消除城乡和地区的严重差别,这比请他们吃饭过年强N倍。不是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观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