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威权,公民才是力量

发表:2008-04-10 13:5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联合国安理会在上月4日终于通过由英国与法国递交制裁伊朗的1803号决议案。这份决议案是联合国针对伊朗的铀浓缩计画所作出的第三个制裁案(前两个决议案分别是在2006年12月及2007年3月通过)。此案不仅扩大冻结伊朗公司在海外的资产,限制伊朗官员出访,授权检查港口进出口货柜,也完全禁止他国出口有任何军事用途的物资到伊朗。


伊朗驻联合国大使对此决议案愤慨的表示,"此项决议案是充满政治动机,不合逻辑,而且是非法的"。他强调,伊朗的核计划完全是和平用途的,完全合乎《禁止核扩散条约》(NPT)的规范,伊朗当局完全有权利进行。联合国只解释,目前为止它仍无法完全确认伊朗核子计划的本质是否真的是"和平的"。


美国与以色列对伊朗企图心的反应更是激烈。美布希总统在去年12月甚至说出,伊朗核计划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以色列国防部长在上月底与美副总统钱尼的会面中也首次表示,"不会排除任何选项的制裁行动。伊朗的计划不仅对中东产生威胁,也对世界局势的稳定产生威胁"。两国皆透露出,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危机的可能性。毕竟以色列在1981年,已有空袭伊拉克核子设施的前例。


去年12月美国家情报评估部门(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 NIE)对外公布对伊朗核武的评估结果,却大出众人意外的说,伊朗在2003年已停止制造核武器的计划,但也表示无法确定伊朗现今是否仍想生产核子武器。报告进一步说,若伊朗想要的话,它可能在2009年实现。


此报告虽然降低美国使用武力的可能性,但美国自1979年11月德黑兰大使馆人质事件以来,对伊朗所采行的制裁,随着近年德黑兰什叶派政权企图扩大自己在中东地区影响力,持续地加深扩大,完全没有缓和的迹象。媒体报导,美国已在去年10月针对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军及其国营银行的资产提出最严厉的制裁案。


但西方霸权的制裁,只是让伊朗的旗帜在中东地区更具道德号召力而已。因为伊朗人民早就把国家的核计划视为抵抗霸权的正义之举了。2005年6月伊朗中产阶级、教授与学生,共同发起街头抗议要求政府不可屈服于外国势力。与主流的逊尼派不同,伊斯兰什叶派反抗权威主义、强调权力是否具有道德力量的传统价值,注定让德黑兰当局无法妥协。目前塞德(Muqtadaal-Sadr)的马迪军力(Jaish al-Mahdi Army)在伊拉克南部的武力对抗,真主党与哈玛斯在黎巴嫩对以色列的"代理人战争",都是伊朗在中东局势上具有影响力的证明。上个月,伊朗总统进行历史性首次拜访伊拉克时就对人民鼓动地说,外国军力在伊拉克是对该地区的"侮辱"。


保守宗教势力强大

伊朗自1979年由流亡宗教领袖何梅尼所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后,伊朗就一直是由保守的什叶派精英所领导着。虽然改革派曾在2000年的国会选举中一度赢取胜利,但也由于政教合一制度的影响,改革者的各种理念与承诺最后都受到保守宗教势力的制约而无法顺利兑现。


就拿2005年6月的总统大选来说,虽然哈特密(Mohammad khatmi)候选人主张人民可享有较大社会与政治自由而深获年轻族群欢迎,但也由于其改革思想让他与国家最高领导人各梅尼 (Ayatollah Khamenei,何梅尼之子) 产生冲突。在保守宗教势力的动员下,最终败给在政治上属极端保守并曾任德黑兰市长的现任总统哈马迪内贾(Mahamoud Ahmadinejad)。


伊朗保守具宗教性格的中产阶级及穷人仍是是大多数,而其独特"政教合一"的政治结构也让改革派不易抬头。虽然1906年的宪法变革融合了西方国会选举制度,但为了依循什叶派的伊斯兰传统,宪法也给与"伊斯兰学者"(Ulama) 监督国会制定的法律是否违反伊斯兰律法的权力。宗教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并拥有指定司法机关、军队与媒体领导人的权力。这些不需经过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共同组成"保护人委员会"(Guardian Council),一起"看顾"民选的总统及国会。


针对伊朗未来,革命宗教领袖何梅尼于1979年在巴黎接受BBC记者专访时就已擘画,"消灭君主制、推行选举与禁制西方腐败文化影响"的三个大方向与态度。 他说,"我们拒绝让国家落入必须依赖外国势力的任何关系。"因此,相较于西方国家依据"公民共识"所建立起来的"公民社会"(society of citizens),伊斯兰学者希望伊朗社会是一种"信仰者的社会"(society of believers)。


再者,"政教分离"的基督教世界观,也从来不曾在伊斯兰的历史中出现过。质疑民主制度能在伊斯兰世界实行的著名学者伯纳.李维(Bernard Lewis)说过,"在伊斯兰的律法中,教会与国家是一体的,不是分开的机构...根植在基督教世界中二分法的表现方法,在伊斯兰里是找不到的,直到现代。"


虽然什叶派只占回教世界约15%的人口,但它对主流逊尼派压制的反抗传统、对权力本质的道德要求、对保护弱势的精神,让什叶派团体有较强大的凝聚力与对外号召力。除此以外,反美情绪高涨与近年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高涨更让德黑兰当局有力量趁机扩张在中东的影响力,成为地区权力要角。


在美国移除伊朗是"邪恶轴心国"的臭名之前,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是不会好起来了。伊朗的未来会如何?在武力不是选项的情况下,美"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去年针对世界上67个从威权体制转型为民主国家的调查报告,或许可供参考:"国家威权体制的改变通常都不是因为外力入侵或是革命叛乱,而是由内部公民组织的非暴力方式促成的,例如罢工、杯葛、不合作运动、及抗议。"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