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一个绵延2000多年的中国节日

发表:2008-05-30 23:3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龙舟鼓响,粽子飘香。端午节将至,前往湖南汨罗市屈子祠凭吊、缅怀的人们络绎不绝。

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的屈子祠,沐浴着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依偎着滔滔不息的汨罗江,闪耀着爱国诗人屈原伟大灵魂之光。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屈原纪念馆馆长李利权介绍说,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端阳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晨曦中,记者走进汨罗市楚塘乡屈子祠村村民雷泪司的家,他的家人正在忙着包粽子、挂艾叶。这位年近60岁的老人指着奔流的汨罗江水说:"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每年的端午节,村民们就像过年一样,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叶。而每次赛龙舟之前,年轻小伙们抬着精雕细刻的"龙头",虔诚地到屈子祠中祭拜,祖祖辈辈们的传统就这样传了下来。

每逢端午,华东的江浙一带,老百姓喜欢晚上划龙船,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而贵州的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

除祖国大陆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俗也十分盛行。

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岳阳屈原研究所研究员张中一说,尽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但赛龙舟这一端午民俗在现代社会得到新的发展。近年来,赛龙舟跨越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项目。令人担忧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剧烈的社会转型,让传统文化陷入了逐渐失落和呼唤回归的双重齿轮中。中国的端午节等全国性民俗节日文化遗产在大都市里,有的被人为淡化,有的被扭曲变形。许多年轻人正在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失去"文化记忆"。

致力于民俗学研究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乌丙安教授指出,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保护端午节应注重保护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

6月19日清晨的汨罗江,辽阔,寂静。江水兀自西去。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怀念,可以在人间延续千年?"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这副对联出自清末李次青,镶嵌在屈子祠旁边的招屈亭。亭下汨罗江水,历经二千余年涛声似旧,淳朴的端午民风依然。


来源:红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