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金牌沉重 学者质疑「举国体制」

作者:乔龙 发表:2008-08-18 12:0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数目与日俱增,政府为培养专业运动员,4年投入约20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一枚金牌约7亿元。大陆学者促请政府反省国家包办运动员的体制。

北京奥运会将在下个星期天闭幕,目前中国运动员已获得金牌的数目35枚。据报导,最近4年,中国为培养金牌运动员,至少付出了200亿元人民币,根据推算,平均每块金牌的代价是7亿元。

最近,官方媒体也在大胆预测,中国运动员这次获得的奥运金牌数目,将超越雅典奥运的32枚。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崔大林曾在回答韩国记者提问时表示,奥运金牌在数量上是逐届提高的,这主要是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发挥了很大作用。

对于官方所指的「举国体制」办奥运,大陆社会活动人士曾宁星期天对本台表示:

「中国是国家办体育或者说是举国办体育,她和真正意义上现代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果是国家包办体育的话,这就失去了体育在民间或者公民自发的锻炼身体,体育这样一项运动,这种意义也就失去了」。

曾宁表示,国家办体育并不是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全民的体育运动中,而是把大量的资金用在选拔和培养少数运动员。虽然他们能在国际比赛中夺得金牌,但大多数民众,却无法享受国家大量用于体育事业的拨款。

「这种大量取之于民的资金,是用在少数体育菁英的身上,绝大多数民众却享受不到应该享受的国家拨款,这样国家办体育的这种体制,就值得怀疑了」。

星期六,在官方人民日报的「强国论坛」上,一位署名「救国根本还是教育」的网友批评政府,一块金牌的投入约7亿元,可建很多所希望小学,另名叫「人民当家做主」的网友写到,体育的「举国体制」,取得了大家看得见的金灿灿的成绩,大家看不见的是全民身体素质,逐年下降。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在很多发达国家,体育只是业馀的,因此在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与奥运冠军密切相连,她的奥运冠军是从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全民健身中发掘出来,而在中国是完全封闭训练的,很多运动员除了精通个人的项目,其它技能一窍不通,退役之后,处境凄凉。

「我听说有的小孩好几年,甚至十几年没有回过家,就是为了获得一面奥运金牌,我觉得的确有点残忍。他们这样获得奥运金牌,也不表明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就获得了改观,主要还是要反省我们的这个体制」。

星期天,在新浪网体育论坛上,作者孙金平在一篇名为,「奥运金牌--沉重」的文章指出,男子射击50米手枪决赛后,中国选手谭宗亮接受采访时说:「练了23年,国家培养了我23年,参加了四次奥运会,只拿到一枚铜牌,我觉得确实有点愧对祖国。」

该文指出,一枚奥运金牌的成本如果是7亿元,将可建造3,500所希望小学;如果按每所小学100人计算,就能挽救35万儿童,避免他们成为文盲。换言之,中国队每取得一枚奥运金牌,就要以35万儿童失去受教育机会为代价。

对于大陆奉行的「举国体制」。胡星斗形容是「走火入魔」,他说,整个体育机制是畸形的,体育经费就在于培养几个运动员,拿几块金牌上,对保障群众健康的投入太少。胡星斗还表示「中国即使获得奥运金牌第一,恐怕也不能算做是体育强国,只能算是金牌大国,因为人民的身体素质还是不行」。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