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交锋还有多少不能说的故事

专家与县委书记"微博"交锋

作者:冷雪峰 发表:2010-11-26 11:2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据《现代快报》11月24日报道,本月15日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于建嵘,就自己与江西万载县委书记陈晓平的“博”交锋,接受《人民论坛》专访。于建嵘表示:我的愤怒并不是针对个人。(11月24日《现代快报》)

想来大家都应该还记忆犹新,那位说出“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高论的县官,就是这位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的陈晓平。于教授受邀到万载县给七百多人讲课,号召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课后学者与书记的私下交流升级成交锋,陈书记如此一言,惹得知识分子于建嵘“一怒推椅而起,离席而去。”知识分子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铮铮铁骨跃然纸上。

令当事人双方均没想到的是,县委书记的一句话,经于建嵘“微博”演变成公共事件,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再经多家传统媒体转载,引起社会广泛反响。新京报等媒体多处引用人民论坛杂志《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 》专题调查数据及观点,称此次事件再次触动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神经。

于教授现在公开表态,他当初的愤怒,主要是对这种具有普遍性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强烈不满。但是,陈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对他的“愤怒”显然并不以为然。据报道,人民论坛记者在采访于建嵘教授的同时,多次连线当事人之一的陈晓平,陈婉言拒绝采访,说“等待事情大白的那一天”。江西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更是拒绝就此事作出说明及发表看法。

自以为是的舆论监督又一次吃了闭门羹,中国官员“网络恐惧”神经难道就只能停留在被“触动” ,只能任由其从此避而远之?世上没有不开口的罪。官员不开口,有权部门不表态,“神马都是浮云” ,舆论监督岂不是大话空话?告别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让人强烈不满的日子,岂不遥遥无期? 否则,有权部门不会依陈晓平和相关部门的态度揣测,陈晓平是有委屈的;相关部门是同意晓平同志观点的。或者说坦率些,陈晓平可能就是说了句大实话,他违背官场规则,把只能做不能说的当作“牢骚”一吐而快,于建嵘也承认,当时陈晓平在发火的时候应该觉得,即使对自己发火了也没事,他应该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是啊,谁能想到坐在宴席上正捧着人家饭碗的知识分子于建嵘,竟是如此迂腐得不通人情世故,把官员关起门与自家人讲的私下话,写进微博公告天下?

对于成为公众舆论焦点的公权事件,如果不涉及个人隐私,狡辩和沉默都是一种抗议。官员有义务向公众陈述事件的真相,公权部门更有责任澄清事实,及时跟进给予相应处置。现在好了, 好像有人在“等待事情大白的那一天”反攻倒算,而对事件有统一安排的相关省委部门,又拒绝作出说明及发表看法,公众看来只好云里雾里,等待着猴年马月后 “不看广告看疗效” ,幸灾乐祸地见识自己委托别人掌管的权力演绎出的好戏。

然而,果真有了那一天,肚子笑疼的一定不是公众。明显蚀本的交易公众不做也不乐意等,现在就很急乎乎的想明白:知名学者“微博”交锋县委书记的背后,到底还有多少说不得的幕后故事?
 

来源:四川在线-麻辣烫评论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