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父亲口中的“土改”历史

发表:2011-02-12 18: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我的家在鲁西一个小村,东南方十余里即为黄河,东面二十里为曹子建埋身处鱼山,向西十余里是古运河。

村庄目前常住人口两千余人,方圆几十里内,也算得上是个大村。据父亲讲,如果上世纪六十年代没有那一半的人迁往东北,村庄人口恐怕就得超过四千了。这一说法的实证就是村庄里有很多残破的房屋,院内荒草丛生。上了年纪的人还能说得上来那是谁家的地方。我家对面的一块空地,一直被我家用作堆放柴草之用,据爷爷说,那家人在去东北前,将那块宅子托付给他看管,但此后再无音讯。

这样的地方在村庄里有很多,有的人家若干年后还会有老人或后代回来看过。偶尔也有老人回来养老,终老在这祖宅。村民们对这些宅子的产权是承认的,没有人会去恶意侵占这些宅基地,也没有人敢侵占。因为村民都是聚族而居,宅子的主人虽然不在,但其家族中的近亲仍在,而且由于年代并不太久,很多近亲还没有出五服,未出五服即为一家人,所以,一旦有人侵占,即会有人出面阻止。村民需要新宅基地时,村委会只能在村庄的边缘重新划定区域,也不敢打这些空宅的主意。但这样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造成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占用耕地或使水塘缩小,生活环境受到侵扰。

如果按现行的法律,那些空置已久的宅子应该属于集体所有,此前的主人没有任何证件证明自己对宅子的所有权——即便从落满灰尘的房梁上扒拉到发黄的房契,也不会被现在的官方承认——现在认的是宅基证。

但村庄的习惯性做法仍然为人所遵守,很少有的敢公然违反,这种习惯的权威性来自村民聚族而居的道德约束——乡土的中国,道德和习惯在规范人们的行为上,常常比法律更有效。

但村庄的土地早已变换了模样,也变换了主人。

最近的一次改变在去年。文件上说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期保持30年不变,但在实际上,由于这些年不断地有人生老病死、读书入城,有的家庭人口减少,有的家庭人口增加,但人口减少的土地不减,人口增加的土地不增,这就使得前者地多种不过来,后者想种而种不到,矛盾凸显。

所以,去年,村里重新分了一次地,由于经过多年的承包到户,盐碱地早已被各家各户的努力改造下消失,以前的孬地全都变成了好地,所以也就没有了根据肥沃程度划成小块平均分配的必要,而且由于农用机械的普及,小块土地的不便日益显现,所以,每户的地块都集中到了一起,成了一大块地。最终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而农村的现实战胜了僵硬的30年不变的规定。

上一次意义重大的分地发生在我出生的第二天,那一次的名称叫做“包产到户”,也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再往前,则是发生在我父亲出生以前,是为1947年开始席卷所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周立波先生写过一部著名的小说反映此事,书名《暴风骤雨》。父亲的讲述中关于这一运动在我家乡开展的情形,只是一些零散的细节,在他开始听说并能记起这些细节的时候,已经是十几年之后。此时,这些细节之所以在村民中还被记起,完全是被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些故事有趣,但在我听来,却比《暴风骤雨》中的描述更惊心动魄,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血雨腥风。

这些事情虽然多是听来的,但其中的很多当事人父亲都见过,有一些在我记事的时候也还活着,而且有些事情我从其他人的口中也听到过同样的描述,有些事情则从另外的人那里看到或听到过类似的描述。所以,我对于它们的真实性毫不怀疑。

地主吃什么?

地主可以吃得起白面,但也不是每天都吃得起。

地主地多,有车有牛有雇工,雇工分长工和短工。农忙时,长工和短工都会忙起来,收麦打场都是力气活,所以吃得很重要。这时候,主人家就要给雇工“换饭”,就是说不再吃平时的饭,而是改吃农忙饭——白面馒头。主人家自己则仍然是平时的饮食,虽然比穷人家要好,但也是白面、高粱面、玉米面混合的面做的花卷子。

七几年,村里经常组织老贫农到课堂上“忆苦思甜”,村上也开“忆苦思甜”大会,定期还要吃一顿“忆苦思甜”饭,就是豆腐渣与野菜的混和物。

每个到课堂上做“忆苦思甜”的老贫农都要被集中起来搞培训,以达到声泪俱下、感天动地的效果。这其中,又有一些笑话。

张广宗,因为辈份大,被称为“佛江二爷爷”,我小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瞎子,夏天躺在家门口乘凉,我们一帮小孩子们唱着“老佛江,炸丸子,大成吃丸子,二成端盘子”,大成、二成是他的两个儿子,大概他家最早是在集上摆摊炸丸子卖的。我们经常偷走他的拐棍,气得他大骂。

“佛江二爷爷”在村里的“忆苦思甜”会上发言说,过去的时候,我给张大宾家扛活,一年给我四百五十斤棒子(玉米),到冬天再给我做个棉袍子,我这一家人凑合着也够吃的,这会儿里弄的他奶奶的么呀!——这位爷爷看来只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甜”了,但还没有分清该说哪个“苦”该说哪个“甜”。

春厚的爹,在培训时即被刷了下来。大队书记运生是他的孙子辈,他叫着运生的名字,说,运生来,你说五八年那时候,你让我去大队里放羊去,弄点泔水,我喝点稠的,让羊喝点稀的,要不不得你奶奶的饿死我啦?!

来源:张楠之的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