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成药罐子 豆角被“喂”11种农药(组图)

发表:2011-08-24 09:4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大陆继毒奶粉、毒食品曝光后,又不断的曝出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在生长过程中被施加多种农药。下架后从产地到批发市场再到菜市场,没有任何农残检测。民众表示,中国菜蔬是药罐子。

大陆媒体报导,豆角、茄子、白菜是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然而,这些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的蔬菜,更是和农药一起度过“一生”:一根豆角被“喂”11种农药,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种农药,刚喷过农药的蔬菜第二天就被采摘下来,运往市场销售。

菜农证实打农药促收成

合肥菜农66岁的王明城表示,现在种菜不容易,三天两头要打药,基本上没有不打药的蔬菜。他家的豆角,基本上是每天一打,不打药蔬菜就没有收成。

老王家种了35亩豆角,从4月初开始播种,现在即将下市。他一共打了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蟎剂等3大类11种农药。其中,杀虫剂有7种,如点阵氟氯氰菊酯、功卡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菌剂有3种,如田园农博士毒氟磷、中保克毒宝吗啉胍等;杀蟎剂有1种,如哒蟎灵。

来自庐江的菜农章天保说,小白菜的病虫害太多,特别是夏天。基本上就是一天一打。有时当天打药,第二天就采收。

县菜农戴继霞说,这几天,她家的茄子叶子出现虫害。为了图省事,她把联苯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等4种农药,混在一起一次性打完了。现在打药,反正迟早都要打的,不如一起打了算了。


这是记者从一位菜农茄子地里收集来的各种农药的包装(8月8日摄)


这是记者从一位菜农茄子地里收集来的各种农药的包装(8月8日摄) 8月4日凌晨2时30分左右,安徽省马鞍山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内,曹老板(左)在整理茄子准备出售。

农残检测一路“绿灯” 蔬菜安全难有保证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追踪安徽部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后发现,3个流通环节的农残检测竟一路“绿灯”,对于蔬菜的农残检测,有关部门回应称既“管不住”又“管不全”。

8月2日,记者来到菜农戴继霞的茄子田里了解到,为了治虫害,2日她将4种农药混着一次性打完了,3日早晨采收。然而,在她使用的联苯菊酯包装上,记者却看到,该药登记作物茶树、番茄的安全间隔期分别是7天、4天。

3日早晨4:30,戴继霞和丈夫到菜地里摘茄子;7:45,她们将几筐茄子装上拖拉机,拉到附近的卜集蔬菜批发市场,卖给了专跑马鞍山的商贩曹老板。这个环节没有农残检测!

4日早晨1:30,曹老板的一车茄子经过一路奔波,到达马鞍山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该市场是安徽省第二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个环节也没有农残检测!

4日早晨3:22,来自马鞍山香源农贸市场的摊贩吴老板,在曹老板处批发了25斤茄子;6:30,吴老板将批发来的菜送往香源农贸市场,开始零售。这个环节还是没有农残检测!

至此,菜农戴继霞的茄子,历时约30小时,经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销地农贸市场等3个环节,没有任何农残检测,“顺利”到达消费者餐桌上。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农药残留检测室主任段劲生说,同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采收前的时期。若在这个时期内采收,就是不安全的。

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流通与营销中心主任安玉发教授表示,蔬菜产销全过程中没有农残检测,与我国脆弱的“控农残”体系密不可分。一般来说,抽检应该是建立在批次上的,而从千家万户收上来的菜很难确定批次,这种“大海捞针”式的抽检,往往是无效的。因此,如果不从源头上加以管控,而仅依靠流通环节的抽检,对防控农残超标将起不到实际作用。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