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首白话诗见于殷商甲骨文中

作者:丁启阵 发表:2012-12-15 13:4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胡适的《两只蝴蝶》是“中国第一首白话诗”吗?

胡适发表在1917年2月号《新青年》上的《两只蝴蝶》(原题《朋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被许多文学史家、诗论家、诗人尊奉为“中国第一首白话诗”。尊奉人数是如许之众多,以至于“第一首白话诗”云云俨然成为一条妇孺皆知、颠扑不破的文学常识。

其实,这“第一首白话诗”的桂冠,不过是国人好夸诞习性的一个例子。因为,只要稍微动用一下我们自己的脑子,不人云亦云,很容易看出其中的漏洞:

首先,如果说“白话”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话,那么,它自古就有,既非始于民国,亦非始于“五四”。自然,用白话写作诗歌,也不始于民国,不始于“五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大序》)。咏歌就是做诗。自从人类有强烈的感情需要表达,需要宣泄的那一天起,就有了诗歌。中国人不可能等到民国,等到“五四”,等到1916年8月23日(胡适先生做《两只蝴蝶》的那一天),才有“嗟叹之不足”的感情需要表达,需要宣泄。中国诗歌的历史,少说也有三四千年了。

其次,如果说“白话”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书面形式,那么,白话也并非一夜之间突然从石缝里蹦出来的东西,它至少可以追溯到元明清,追溯到唐宋。从语言上讲,明清的小说民歌,元朝的散曲小令,唐宋的宝卷陶真,都得算是白话。这其中,有许多句子,无论是语法,还是词汇,跟今天的普通话都没有什么区别。比如说,唐初有个名叫王梵志的诗人(比李白杜甫还要早一些),专门用白话写诗,人称“白话诗人”。他的诗: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谁能说,它们不是白话诗呢?再者,胡适先生自己的《白话文学史》,也把中国白话诗追溯到了汉朝的民歌,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果将“白话”作最狭义的理解,即普通话,那么,胡适的年代,它尚未定型。

“文言诗”写了一千多年 唐诗宋词的成就举世瞩目

文言、白话的界线,从来就不清楚。我认为,诗歌以及其他一切体裁的文学作品,根据语言划分为文言、白话,实际上不过是阶级斗争思想的一种投射。王梵志、王老九写白话诗,王维王昌龄写文言诗,四个人都姓王,但因为他们身份地位即阶级成分不同,写诗用的语言也有语言(语体风格)上的差异。“文言诗”从东汉写到明清,写了一千多年,中间唐诗宋词的成就,举世瞩目,凭什么说文言文是一种僵死的语言呢?它分明活得很滋润,很长命。文学作品,从语体上进行分类,不如从品质(好坏优劣)上进行分类。

按照文言白话分野始于汉朝的常见说法,汉朝以前的文学作品,大致也都是白话文学。因此,最早的诗歌,也都是白话诗。例如,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诗》,排列在最前面的那两首,《弹歌》和《击壤歌》,就都是白话诗:

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砍来竹子,连接竹子(制作成捕捉野兽的器具,例如弶),飞起泥土,逮到野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太阳出来去劳作,太阳下山回家休息。挖了水井喝水,耕田种粮吃饭,天王老子跟我有什么相干!多么质朴直接、通俗易懂的话语。

最早的诗歌应是殷商甲骨文中的《今日雨》

从诗歌内容看,上述《弹歌》《击壤歌》是相当古老的了,反映的都像是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情形。但是,从文献记载的先后上说,我认为,我国最早的诗歌应该是殷商甲骨文中的《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今日雨》出自《卜辞通纂》,这首诗不但时代早,影响也十分巨大。

汉代乐府古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

北朝民歌《木兰辞》:

东市买鞍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杜甫《杜鹃》: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龚自珍《行路难》:

东山猛虎不吃人,西山猛虎吃人,
南山猛虎吃人,北山猛虎不食人,
漫漫趋避何所已?

都跟它一脉相承。

来源:中国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