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马仔何立峰何许人也?何以派他与美贸易谈判?(图)

发表:2025-05-10 03:2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何立峰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于2025年1月11日在北京出席中英金融服务高峰会。(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5月10日讯】(看中国记者尹华综合报导)2025年5月8日,据报导,中美双方将于5月中旬在瑞士举行新一轮高层会谈。中方代表团由接替刘鹤的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领衔,美方则派出财政部长贝森特等官员参加。这场会谈被中方对外描述为“应美方主动要求,中方同意接触”的结果。然而,时评人杜文在其油管自媒体节目“内部视角看中国”中指出,这场会谈从领头人安排到背后动机,皆充斥着习近平政治逻辑的投影,凸显中共体制“任人唯亲、信马仔不信专业”的顽疾,是一场缺乏实质内容的“维稳式表演”,难以解决中美之间的结构性对立。

何立峰的晋升:忠诚胜于专业

何立峰作为此次会谈的中方领头人,其选拔并非基于外交或经贸专业才能,而是其与习近平的深厚关系。何立峰被视为“习家军”核心成员,与习近平的交集始于1980年代的福建厦门。据杜文介绍,何立峰早年通过导师、厦门大学经济学家邓子基的推荐,于1984年进入厦门市经济特区经济研究所,随后调入市政府办公室,并在习近平担任厦门副市长期间成为其秘书。从此,何立峰紧随习近平仕途步伐,从厦门市副市长、泉州市长,到福建省常委,一路晋升。

2000年至2002年,习近平出任福建省长,何立峰接任福州市委书记。然而,其任内曾因福州、福安等地3万农民联名要求罢免的事件引发争议,虽最终被习近平压下,但也暴露其决策能力不足的问题。随着习近平调任浙江、上海并进京,何立峰亦离开福建,赴天津任职,并于2014年调入北京,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2017年升任主任,2022年成为政治局委员,2023年接替刘鹤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杜文指出,何立峰的每一次重要晋升都与习近平的提携密不可分,其角色更像是习近平的“经济秘书”,而非独立决策的专业官员。何立峰并非凭借专业才能脱颖而出,而是靠对习近平的绝对忠诚上位,这种“任人为亲”的用人逻辑使得中共外交与经贸事务高度政治化、个人化,服务于领袖权力而非国家利益。

会谈背景:被动维稳的政治秀

此次瑞士会谈表面上是应美方要求,但杜文认为,这实质是中共在内外交困下的被动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因多年贸易战与科技封锁元气大伤,2025年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进一步收紧,联合17个主要贸易伙伴另起炉灶,将中国排除在外,并对华商品加征高达125%至145%的惩罚性关税。与此同时,中共内部经济压力加剧,据媒体披露,北京已悄然取消对美商品的报复性关税,甚至考虑单方面豁免高达125%的美国产品关税,显示其在经贸战线上的被动局面。

杜文分析,中共当局擅长以政治表演稳住阵脚,而非通过改革解决问题。此次会谈正是这种策略的延续,旨在通过姿态性谈判缓和矛盾、拖延时间。中方刻意降低会谈预期,强调仅为“双方接触、敞开对话”,未提出实质性议程,暗示不打算在结构性问题上让步。这种“求和不改、求战不能”的策略,旨在为国内外营造“愿意谈、不卑不亢”的形象,同时为习近平塑造“化解危机”的领袖形象。

结构性对立:会谈难有实质突破

杜文认为,美中之间的结构性对立使得此次会谈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首先,两国政治理念水火不容:中共坚持一党专政与维权体制,美国奉行自由民主价值观,导致战略互疑与信任赤字难以弥合。其次,经济模式冲突根深蒂固,中(共)国依赖国家资本主义与政府干预,美国要求公平竞争与市场开放,贸易与投资分歧源于体制差异,而非单纯的关税或补贴问题。最后,地缘战略竞争进一步加剧对立,中国谋求地区主导权与全球影响力(包括解放台湾),美国则致力维护霸权与同盟体系,双方在亚太乃至全球的博弈属于零和性质。

在这种背景下,何立峰领衔的会谈更像是“带着习近平的剧本”上场,扮演捍卫“习路线”的代言人角色。中方可能重复官方话术,如要求美方“相向而行”、纠正错误、维护公平正义等,而不会展现灵活妥协,特别是在市场开放或履行世贸承诺等涉及习近平统治稳定的问题上。杜文预测,会谈或许能在关税等技术层面达成模糊折中,但无法触及中国发展模式或美国战略优势等核心问题。

体制顽疾:个人崇拜绑架外交

杜文强调,何立峰领衔会谈充分暴露中共决策机制的荒谬,即个人权力凌驾于专业理性,忠诚政治取代国家利益。习近平的用人原则以“政治可靠”为首要标准,而非专业水准,这导致外交与经贸事务被高度个人化。何立峰缺乏对美外交经验,与前副总理刘鹤(一位受哈佛训练、熟悉国际规则的技术官僚)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习近平宁愿启用亲信何立峰,也不愿授权更专业的团队,显示其决策完全围绕个人信任而非专业素养。

这种“任人唯亲”的后果是外交事务沦为对内展示忠诚的政治任务,而非追求国家利益的专业工作。杜文援引官场流行的讽刺段子:“凡事不归功于习,就是错过路线;凡事不表忠心于习,就是立场错误。”这揭示了在习近平“定于一尊”的体制下,领袖个人荣耀高于一切,专业理性退居次要。对外交官而言,“懂政治”比“懂外交”更重要,忠诚比能力更关键。

长远影响:国运被个人私利裹挟

杜文警告,中共高度个人化的决策体制将继续绑架中国的外交、经贸与国运。面对内忧外困,习近平未选择反思体制弊端或启用专业人士化解危机,而是迷信“自己人”可以撑起门面,将政治挂帅置于首位。这种“任人唯亲、迷信个人”的体制顽疾若不根除,中(共)国的外交与经贸政策将持续误入歧途。

瑞士会谈后,中美关系难逃“剑拔弩张”的宿命。中国的前途被捆绑在党魁个人安危得失的战车上,国家利益沦为个人私利与面子工程的附庸。杜文认为,只有破除个人崇拜、回归专业理性,中国才能走出自我设限的困境。否则,无论上演多少场“维稳式谈判”,也无法换来真正的转机与出路。

此次瑞士会谈,表面上是美中对话的再启动,实则是中共在困境下的权宜之计。何立峰的角色、习近平的用人逻辑以及会谈的被动性质,皆折射出中共体制在全球化挑战面前的内在局限。未来,美中关系的走向仍将取决于双方如何应对结构性对立,而非一场场形式化的政治秀。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