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年味儿(图)

作者:李晓径 发表:2016-02-08 18: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奇思妙想的窗花为新年增添喜庆。(网络图片)

小时候,父母年年带我们回老家过年。穿新鞋,换新衣,给“压岁钱”;炸丸子、煎耦合,直到二月二还要炒黄豆;包饺子时,还要在饺子里放上几个糖馅的,看谁能吃到,就会有特别的好运!看惯了灶台上的灶王爷,大门上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春联,窗户上的巧妙窗花!还有奶奶总是把第一碗饺子供在桌上,口中总是念念有词……放鞭炮、看烟火,穿天猴、二踢脚!男女老幼欢聚一堂,欢欢喜喜!小孩子想学大人一样“守年夜”一犯困了就睡着了。初一大清早,成群结队的人们来拜年了,一进院里就给爷爷磕头。那时候没有电视,却有浓浓的年味儿!

岁末年初,海外他乡,我的心依然守候着那份年味儿,过年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传统和人们的寄托。一年三百六十五里路,春夏秋冬,有的是收获和欣喜;辞旧迎新,纳喜迎祥,对新的一年又充满了希望和祝福。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总是听人们说年味越来越淡了,才恍然大悟,真的是这样!忙碌的工作、短暂的“年假”、乏味的“春晚”……不过人们还是习惯回家过年,并开始寻找失落的年味儿。

《说文解字》中“年”的意思是“五谷大熟”。古人丰收后要感谢神明保佑,因此举行谢神祭祀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重要仪式。过年包涵着感恩过去一年来神明的保佑、为来年祈福以及祭祀祖先等等,带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中共把“新年”改称“春节”,表面上只是叫法不同,其实过年所包含的中华正统文化的内涵也被破坏了。传统上过新年也叫过大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民间称传统历法的十二月为“腊月”。“腊”在古时是祭祀的意思,按《说文解字》:“腊,合也,合祭诸神者。”这种祭祀对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表达了古人一种朴素、谦卑的心理,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衣足食,应该感谢神明啊!

腊八之后的腊月二十三俗谓“过小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民间认为灶神监管、看护着一家人,到了腊月二十三要上天汇报。至除夕再贴上新的灶神像,叫迎灶神。灶王画(画上画有灶君和他的太太灶君夫人)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亦有:敬神如在)。

“头上三尺有神灵”。古人相信人间的一切事都有神灵掌管、安排和监看,不但灶台上有灶神,井有井神、门有门神、田里还有土地神等等。这些神灵各司其责监管着人间的善恶,而迎送这些神灵都在腊月二十三至除夕期间举行。 

“过小年”之后,二十四或二十八民间有大扫除的习俗。因为这时候诸神上天去了,平日里扫帚不敢动的地方(怕亵渎无处不在的神灵),这时候都可以清扫清扫了。 

到除夕这一天,除了晚上合家吃团圆饭和守岁之外,除旧迎新之际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神祭祖。这天正午就开始在佛堂摆齐供品,燃蜡点香,俗称起香。从此时起香火不可中断,直到初五。此外还要置天地桌(供桌)以迎接诸神下界、贴门神、请灶神像、贴春联等,都与中国人敬神的传统有关。

正月初一这一天,老少黎明即起,整肃衣冠,点香烛放爆竹,开大门,设斋果茶酒于庭,拜天、地、祖先,称“新年开门大吉”。 

年节期间,还有丰富多彩的庙会、唱戏、舞龙、舞狮、武术、杂耍等等活动,热闹非凡。庆典的气氛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传统的过年习俗充满了中国人敬畏天地神明、回溯传统的文化气氛。原来,这才是最真实、最厚重的年味儿。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