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俩都老了(图)

发表:2016-05-31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于5月25日逝世的杨绛,通晓英文、法文与西班牙文的,可说是一名传奇人物。曾经历过文革的她,一生累积了许多被世人公认是最优秀的翻译作品,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剧本及散文创作。

杨绛的简略生平

杨绛是江苏无锡人,她于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她在大学时,虽曾获得到美国深造的机会,但热爱文学的她,却毅然决然地放弃出国,留在国内报考清华大学,好继续研究她钟爱的文学。而这个决定,也让她结识了后来也成为知名作家与文学研究家的钱钟书,婚后不久,两人便相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深造。

然而,在他俩携女返国后,却在1966年碰上了文化大革命。杨绛与钱钟书都在文革中被“揪出”,每日上班时各自挂著“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罪名的牌子,后来钱钟书更被下放到河南干校。不过,即使经历过这样的灾难,杨绛与钱钟书却未曾有丝毫消沉不振,两人一直相互支持着对方,坚强地生活着。

只是,在两人终获自由后,杨绛的独女钱瑗和丈夫钱钟书却在1997、1998年时相继去世,后来,她便一直和保母住在北京。

如今,杨绛虽已离世,却留下诸多精采的作品,供我们细细品嚼其中深意。

在此附上杨绛作品《我们仨》的第一部〈我们俩都老了〉,与诸位分享。


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钟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图片来源:Pexels)

我们俩都老了

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钟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幕,苍苍茫茫中,忽然钟书不见了。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影踪。我喊他,没人应。

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钟书不知到哪里去了。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往前看去,是一层深似一层的昏暗。我脚下是一条沙土路,旁边有林木,有潺潺流水,看不清楚溪流有多么宽广。向后看去,好像是连片的屋宇房舍,是有人烟的去处,但不见灯火,想必相离很远了。钟书自顾自先回家了吗?我也得回家呀。我正待寻觅归路,忽见一个老人拉着一辆空的黄包车,忙拦住他。他倒也停了车。可是我怎么也说不出要到哪里去,惶急中忽然醒了。钟书在我旁边的床上睡得正酣呢。

我转侧了半夜等钟书醒来,就告诉他我做了一个梦,如此这般;于是埋怨他怎么一声不响地撇下我自顾自走了。钟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眼不见了。我到处问询,无人理我。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一班车,车也总不来。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