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惊人的读书、藏书与抄书(图)

作者:陈益 发表:2016-12-19 18:4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古城昆山历来有良好的读书风气。出生于书香家庭的顾炎武,从小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凡是昆山能搜罗到的书,都千方百计借来看,以至整个昆山城里没有什么书是没看过的。他不由摇头感慨:“昆山无书,昆山无书!”

顾炎武的万卷书

自幼受到嗣祖父蠡源公的影响,顾炎武不仅养成了读书的良好习惯,也不断确立读书的目标。成年以后,顾炎武常常手不释卷,把读书作为自己每天的要事。以至“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成为他的名言,也成为人们的典范。他的万卷书,究竟是泛指读得很多,还是有一个确数呢?

近年来有学者做了研究,认为古代以卷、轴、册、函等等来给书籍计数。到了顾炎武的那个时代,纸本代替简牍,卷与册被广泛运用。那时的书籍,按平均数计算,每卷约一万余字,一卷约合两册线装古籍。因为是活字印刷,平均每一页三百六十字,只相当于今天一页杂志字数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今天五六页杂志的文字量,就相当于那时的一卷。

顾炎武所说的“读万卷书”,可以用读一部《古今图书集成》的文字量来比拟。这部万卷大书,足足有一亿字。如果每天读书六千字,两天便可读一卷,一年读一百八十卷,大约五十五年能读完,这差不多就是一生的时光了。很多书是顾炎武在四处漂泊的状态下,坚持不懈地读完的。博览群书,使顾炎武对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有越来越深的了解。

顾炎武的祖父亦是爱书人

顾炎武嗣祖父蠡源公,从先人那里传承了二三千册书籍。经过多年积累,传承给顾炎武时已有五六千册。四十五岁时,顾炎武离开家乡北上,大量的书无法随身带。江南很多朋友作《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帮助他一路寻找心仪的善本。找到一册好书,他通宵达旦地读。能收藏的就收藏,不能收藏的就抄写。靠一马一驴驮起行囊,颠沛流离,只能在停留时间较长的地方,存放自己的书籍。不少跟随多年的书无奈地散失了。然而,上千册珍爱的书他始终藏在身边。

《邸报》,是明代官方的公报。嗣祖父蠡源公十分喜欢这份文献资料,阅读《邸报》时,他喜欢用小楷认认真真地抄录下来,并且编成小册子,以备查考。十多年间,所摘录整理的资料,竟装订成厚厚的二十五本。蠡源公觉得,著书还不如抄书。抄书的时候,可以不断吸取前人的学术成果,当知识积累到足够多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他不仅自己抄书,也让年幼的顾炎武学着抄书。他说:“今人的学问不如古人深厚。你看班固改《史记》,必然不如《史记》,宋景文改《旧唐书》,必然不如《旧唐书》,朱子改《通鉴》,必然不如《通鉴》。当今,著书立说的人几乎布满天下,就可能把前人的书盗窃来作为自己的著作。所以我觉得,得到明人的书一百卷,还不如得到宋人的书一卷。”

这些话,顾炎武都记住了。成年后,他也从自己的经验中体会到,抄书确实有很多的好处。离开家乡北上,他的足迹遍及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很多地方,“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一边考察,一边读书,有了心得就记下来,若发现有误,随时修改;发现跟古人议论重复的,就删掉。日积月累再加上调查访问得到的史料,终于编成一本内容极其广泛的书,名曰《日知录》。

《日知录》共有一千余条,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内容涉及经义、政事、经济、世风、礼制、科举、艺文、史法、兵事、天象、术数、地理等方面,上下古今,无不论及。这本博览群书,编撰而成的著作,可以说大多是“抄”来的。然而,每一段文字都显现出编撰者独到的目光,独具的匠心。

责任编辑:清净有道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