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创新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制(图)

作者:张维迎 发表:2017-02-20 08:3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中国创新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制
创新和套利所需要的金融体制是不一样的。(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7年2月20日讯】金融体制的核心需要考虑企业家的问题。我提出两个命题:第一个命题是人类的经济发展主要来自市场经济制度。历史上有好多体制下经济也取得发展,但是持续发展取决于市场经济。第二个命题就是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这两个命题结合起来,就是人类经济成长的核心驱动力就是企业家精神。所以我们要理解经济增长,就要理解企业家精神。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就是企业家的创业史、创新史。理解企业家的故事,就理解了一个国家经济怎么成长的,中国也是这样的。

经济增长来自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和技术进步

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带来经济增长,源于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第二个是技术进步。因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决定了既定技术下每一种资源怎样能够达到最有效的分配,满足消费者需要。

所谓技术进步就是我们要不断创造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增长方式、新的市场。过去经济学主要关注第一个方面,其实第二个方面更为重要。

如果经济增长仅仅由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那么到一定程度就不增长了,因为无论最初配置效率多么差,我们通过改进它带来新的增长,但是配置达到最优的情况之后,经济就不可能再增长了。经济之所以增长,是有不断创造新的技术,资源配置本身要达到新的改变。

金融体制一方面帮助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另一方面是能够使得经济中的技术进步成为可能,并重新通过金融资本流动导致实际增长要素流动,从而推动整个经济成长。

创新和套利所需要的金融体制是不一样的

创新和套利所需要的金融体制是不一样的。中国的金融体制总体而言目前为止仍然是服务于套利的金融体制。就是比如短期流动性信贷、过桥资金等短期内的商业行为提供的资金。

简单而言,金融界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之分。套利活动主要需要债务融资,而创新活动主要需要直接融资、股权融资,这是基本特点。

这样一个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制?只能从反面来讲:

第一,商业银行主导金融体制不适合创新:

商业银行最早出现就主要是为企业家的套利活动融资。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居民,无论是银行风险控制本身,还是对居民负责的角度,最重要的是风险控制,这意味着商业银行最多只支持一定程度的改良式的创新。

就是一些优秀的企业自身要进行一些技术改进,银行可以给予其一些科技信贷,但是优秀的企业本身也不缺钱,有很好的现金流,这个情况下,对银行的需求也不是很大。

商业银行不能支持颠覆式的创新,因为这种创新风险太大,失败的概率远高于成功的概率,如果商业银行支持颠覆式创新,其坏账率在50%以上。所以这个不可能。如果你投资十个项目,只有一个项目成功,你得要求多少的利率?就需要1000%的利率,因逆向选择的存在,真正的好项目就不会向你借钱了。

所以股票市场融资对颠覆性创新至关重要。世界范围来看,德国和日本模式就是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美国和英国的融资股票市场很发达。

第二,国有银行主导的体制不可能服务于创新:

国有银行主要是国有企业服务的,不是为私有企业服务的,从一开始是这样的,至现在仍然是这样的。国有银行的本质是一种套利行为,前年上市公司的一半利润都归那几家上市银行了。

现在国有企业本身不可能进行颠覆式创新,因为有一部分因素是受到体制制约。所有国有企业本身不可能变成创新的主体。

创新要耐得住亏损。只有私有企业能忍的住亏损数年。所以国有银行通过服务于国有企业,不可能创新,如果资金主要由国有银行来分配,那么我认为中国不可能成为创新国家。

第三,对私人投资的管制不能太多,太多也不利于创新。

创新作为一种高度不确定性的长周期的商业活动,一定是要资本充足。在消费者不买单的时候,谁来买单?就是高风险的投资者垫钱,比如滴滴打车融资100亿美元,尽管我们每次网约车后也付钱,但是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投资人为什么会买单呢?就是因为投资人预期未来经营扩大了之后可以赚大钱。但是到底能不能赚钱,这是不确定的,没有办法按照统计规律给予相对确定的答案。这样的话,意味着长期的没有办法靠商业银行提供的资金,要靠股权,风险投资、股权投资、PE、IPO等各种形式。

所有的股权融资都有一个特点,它应该理解为私人之间的契约,这个和银行不一样的,银行是拿着大家的钱,然后贷给别人。所以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比其他资金严格的多。

这意味着股权融资需要给投资者充分的选择自由。如果没有选择自由,真正的创新就不可能得到资金支持,因为它是一对一的。如果没有自由,就会出现它认为这个项目好想给钱,但是按照规定却不能给钱,有一些项目不是和吸引人,却又按照政策可以给钱的情况。

风险投资、PE也好,这些都是私人的钱,风险自担,原则上不应该受到政府管制。所以对股权融资,都不宜实施那么多监管,否则创新是不容易实现的。如果产业政策、去产能都一样,是按照政府统一的规定去做,可能会走向一个反面。

第四,政府投资公司/政府PE不适合创新

既然要股权融资,政府做股权融资不就行了么?错!政府已经做了很多的股权融资了。2015年,中国建立了297家政府引导基金,管理1.5万亿人民币,占GDP的2.2%,是2014年的5.24倍,是2000-2014年总和的两倍;到2015年底,中国有780多个政府引导基金管理着2.18万亿人民币,是全球其他VC基金的5倍。

但是政府做了这么多引导基金,会带来什么问题?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政府的引导基金、股权基金真正投资于创新项目,这里面带来大量套利空间,甚至腐败空间和寻租空间。

创业和创新的不确定性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对政府投资基金进行有效监管。认知是一个问题,另外创新的亏损和破产是正常的。能不能亏损?假如亏损你怎么指责它呢?如果不能亏损,会导致很多钱都不能真正投资,只能放在那里,或者用于套利。名义上支持创新实际上是搞套利。

简单的说,政府搞引导基金是有问题的,达不到股票市场支持融资支持创新的目的。

即使没有腐败,政府引导基金也会带来逆向选择。谁有能力创新,很多人是看不见的。即不具有企业家能力的人冒充企业家,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

因此我不主张政府拿这些钱,真正股权投资的钱一定是私人的钱,赢了他获利,亏了他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否则就像商业银行的钱来支持套利一样。而套利也是一个企业家行为,很多创新的成果要变得普及起来,也是需要套利的,打个比方,创新的是钻头,创新是后面的身子。没有钻头,就没办法钻到更深,仅有钻头也不行。

第五,服务于宏观调控的金融体系也不利于创新。

按照哈耶克的周期理论,信贷扩张一定会导致企业家投资错配,诱导企业家进行不创造价值的套利,而不是创新。按照熊彼特的理论,经济增长来源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不断出现,淘汰了老产品、老技术、老企业的过程,创新周期决定了商业周期。

如果我们用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一定会延缓和阻碍这个淘汰过程,从而一定有害于创新和经济的长期增长。

比如我们几年前搞家电下乡,这是个宏观政策,这些企业本来生产新产品淘汰老产品,但是家电下乡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生产家电的企业,导致了家电产业的更新换代。

有研究显示,创新活动在衰退的低谷开始,原因是市场已经饱和,企业无法从旧有和已经成熟的产品中获利,便求助于新产品。因此,服务于宏观调控的金融体系也不利于创新。

总结而言,我今天讲的很简单,就是中国正从套利型经济转向创新经济,这对金融体制和整个体制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过去服务于套利是基本可行的,但是未来服务于创新会有大的问题。未来金融体制改革应该是的企业家创新活动成为可能,更好的鼓励企业家创新,而不是套利。

当然,金融是整个社会的衍生产品,对经济发展很重要,但是人类进步是实实在在的创新的出现,金融的功能,是使得企业家创新活动更容易,有人有一些想法,但是没有钱,钱在富人的手里面。

金融就是怎么使得有创新想法的人能够拿到调动资源所需要的资金,然后可以雇人、租地,最后从而使得创新成为可能,从这个方面来讲,金融行业肩负着很重的责任,同时未来也有了肯更广阔的前景。

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中国经济50人论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