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部自顾不暇 直言不救地方政府债务(图)

发表:2023-01-07 16:0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财政部发布的信息表示,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
中国财政部发布的信息表示,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1月7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财政部发布的信息表示,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地方政府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除了地方债,还有其控制的城投公司的隐形债务,这都成为经济风险。

综合中国大陆媒体1月6日报道,中国财政部公开了几份对政协委员提案回复的函,其中两则涉及到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财政部表示,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建立债务违约处置机制,实现债务人、债权人合理分担风险。

所谓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而举债主体往往是地方政府控制的融资平台公司(也被称为“城投公司”)。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整体数据不明,但由于隐性债务的形成多与城投平台有关,后者有息负债余额常被用来估测隐性债务规模。

隐形债务也是地方政府可让其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融资项目,但是,金融市场仍将其视为地方政府负债。目前,中国财政部没有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账目。

刚过去的2022年,城投债的总规模可能高达6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2021年,中国城投平台的有息债务余额已经达到了56万亿元。

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在近些年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依然坚信,对于这些隐性债务,最终中央政府会“买单”,一些金融机构也认为中央政府会最终“兜底”。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债务风险问题,就要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要确定政府职能边界,近乎无限责任政府必然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快速扩张。

中国财政部有四本账,按收入规模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组成。

而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三大部分,一部分是正常税收,一部分是中央转移支付,还有一部分就是卖地收入(国有土地出让金)。

目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只到省一级,过去两年由于疫情缘故,经济增速减缓,省级收入在减少,向地级市转移支付的能力也在减弱。过去地方政府财政对卖地收入的依赖程度很高,但从近年来的趋势看,土地财政收入持续下滑。

在上个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六稳”和“六保”变成了“三稳”和“三保”:“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对比以往的会议,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有了显著的变化,或意味着中南海新的经济决策层的2023年政策目标有了重大转变。

据中国财政部上个月底发布的数据,2022年前11个月,全国广义财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和)支出和收入差达7.8 万亿元,支出大于收入。

国金证券点评数据认为,财政“余粮”不足可能拖累2023年财政支出,而广义财政收入修复程度或难以弥补“余粮”下滑幅度。若赤字率提升至3.5%左右,中央赤字规模或扩张超万亿元。

而如果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说“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意味着中央财政也无力救助地方政府。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