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黄腾达的“飞黄”是什么?(组图)

发表:2025-05-21 17: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成语“飞黄腾达”是由“飞黄腾踏”演变而来。(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飞黄腾达”是一个常用来形容人仕途顺利、官运亨通、迅速发迹的成语。关于“飞黄”的具体含义,很多人日常使用时并不清楚其来源和真实含义。

山海经
《山海经图》 。(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飞黄”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经》:“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飞黄即“乘黄”,是一种上古异兽,长相酷似狐狸,只是背上多了一对角,据传人只要骑上去就可以增寿2000年。除了《山海经》,我国其他一些古籍也有相关记载。《管子.小匡》:“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淮南子.览冥训》:“青龙进驾,飞黄伏皁。”这里是说,黄帝时期,天下治理有方,四方太平。祥瑞征兆不断,青龙、麒麟、凤凰、飞黄等神兽也先后出现。由此可见,飞黄在当时是与青龙、凤凰齐名的瑞兽,深受人们的喜爱。

既然“飞黄”在古代如此受欢迎,能与龙凤齐名,现在却几乎鲜有人知呢?这个问题要追溯到唐朝诗人张说的一首诗《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醉心于歌舞,除了艺伎外,宫中还专门饲养了一些舞马,用以配合艺伎舞蹈表演。李隆基非常喜爱这些舞马,不仅精细照料,饲料,马厩处处讲究,每一匹马都有响亮的名字。为此宰相张说写了一首诗:远听明君爱逸才,玉鞭金翅引龙媒。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诗中张说将舞马比作了神兽“飞黄”,足以见得唐玄宗对舞马的喜爱。安史之乱后,舞马流落人间,寻常百姓也开始用“飞黄”来形容自己的骏马。“飞黄”也由上古神兽转变为了“天马”、“骏马”,再不能与龙凤并列。

那么飞黄又为何会与人的升官发财、大好前程扯上关系呢?其实,成语“飞黄腾达”是由“飞黄腾踏”演变而来。“腾达”即“腾踏”,指的是马腾空奔驰的样子。“飞黄腾踏”来自唐朝韩愈著名的“戒子诗”《符读书城南》。

《符读书城南》(节选)

唐.韩愈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都说虎父无犬子,韩愈的儿子韩昶却完全没有继承父亲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韩昶年幼时十分顽劣,不爱学习,一读书就佯装头晕犯困。韩愈自然不会放任孩子这样下去,于是他专门写了这样一首劝学诗,来勉励儿子好好读书。诗题中的“符”是韩昶的小名。诗中韩愈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两户人家,他们同时生下了一个男孩,两个孩子一样的乖巧聪明。其中一个好学,另一个不爱读书,渐渐就分出了高低。小时候两人一起嬉戏玩耍还看不出什么,等到二十岁时,两人的差距就如同清水沟与污水渠一样明显。等到三十而立时,他们一个像龙,在官场飞黄腾踏,连连升迁。另一个就像猪,只能低头看着身边一同庸俗的蟾蜍。韩昶读过诗后,深受启发,从此发奋读书,并在父亲的帮助下,拜散文家樊宗为师,精进苦学,最终成为了一代学者。

韩愈的诗启发了儿子,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经典的成语——飞黄腾踏。随着时间的迁移,飞黄腾踏慢慢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熟悉“飞黄腾达”。

在现代社会,“飞黄腾达”依旧是常用的祝福语,尤其在贺卡、书法、品牌命名等场合,寓意事业有成、前途无量。例如,上海老凤祥金店的品牌形象就融合了“飞黄腾达”的吉祥图案,提升了品牌的文化底蕴和亲和力。



责任编辑:舒和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