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黃騰達的「飛黃」是什麼?(組圖)



成語「飛黃騰達」是由「飛黃騰踏」演變而來。(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飛黃騰達」是一個常用來形容人仕途順利、官運亨通、迅速發跡的成語。關於「飛黃」的具體含義,很多人日常使用時並不清楚其來源和真實含義。

山海經
《山海經圖》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飛黃」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經》:「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飛黃即「乘黃」,是一種上古異獸,長相酷似狐狸,只是背上多了一對角,據傳人只要騎上去就可以增壽2000年。除了《山海經》,我國其他一些古籍也有相關記載。《管子.小匡》:「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淮南子.覽冥訓》:「青龍進駕,飛黃伏皁。」這裡是說,黃帝時期,天下治理有方,四方太平。祥瑞徵兆不斷,青龍、麒麟、鳳凰、飛黃等神獸也先後出現。由此可見,飛黃在當時是與青龍、鳳凰齊名的瑞獸,深受人們的喜愛。

既然「飛黃」在古代如此受歡迎,能與龍鳳齊名,現在卻幾乎鮮有人知呢?這個問題要追溯到唐朝詩人張說的一首詩《雜曲歌辭: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醉心於歌舞,除了藝伎外,宮中還專門飼養了一些舞馬,用以配合藝伎舞蹈表演。李隆基非常喜愛這些舞馬,不僅精細照料,飼料,馬廄處處講究,每一匹馬都有響亮的名字。為此宰相張說寫了一首詩:遠聽明君愛逸才,玉鞭金翅引龍媒。不因茲白人間有,定是飛黃天上來。詩中張說將舞馬比作了神獸「飛黃」,足以見得唐玄宗對舞馬的喜愛。安史之亂後,舞馬流落人間,尋常百姓也開始用「飛黃」來形容自己的駿馬。「飛黃」也由上古神獸轉變為了「天馬」、「駿馬」,再不能與龍鳳並列。

那麼飛黃又為何會與人的陞官發財、大好前程扯上關係呢?其實,成語「飛黃騰達」是由「飛黃騰踏」演變而來。「騰達」即「騰踏」,指的是馬騰空奔馳的樣子。「飛黃騰踏」來自唐朝韓愈著名的「戒子詩」《符讀書城南》。

《符讀書城南》(節選)

唐.韓愈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都說虎父無犬子,韓愈的兒子韓昶卻完全沒有繼承父親勤奮好學的優良品質。韓昶年幼時十分頑劣,不愛學習,一讀書就佯裝頭暈犯困。韓愈自然不會放任孩子這樣下去,於是他專門寫了這樣一首勸學詩,來勉勵兒子好好讀書。詩題中的「符」是韓昶的小名。詩中韓愈講了一個小故事:從前有兩戶人家,他們同時生下了一個男孩,兩個孩子一樣的乖巧聰明。其中一個好學,另一個不愛讀書,漸漸就分出了高低。小時候兩人一起嬉戲玩耍還看不出什麼,等到二十歲時,兩人的差距就如同清水溝與污水渠一樣明顯。等到三十而立時,他們一個像龍,在官場飛黃騰踏,連連升遷。另一個就像豬,只能低頭看著身邊一同庸俗的蟾蜍。韓昶讀過詩後,深受啟發,從此發奮讀書,並在父親的幫助下,拜散文家樊宗為師,精進苦學,最終成為了一代學者。

韓愈的詩啟發了兒子,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經典的成語——飛黃騰踏。隨著時間的遷移,飛黃騰踏慢慢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熟悉「飛黃騰達」。

在現代社會,「飛黃騰達」依舊是常用的祝福語,尤其在賀卡、書法、品牌命名等場合,寓意事業有成、前途無量。例如,上海老鳳祥金店的品牌形象就融合了「飛黃騰達」的吉祥圖案,提升了品牌的文化底蘊和親和力。



責任編輯:舒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