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的「顏體」獨樹一格,被譽為「唐朝新書體的創造者」。圖為顏真卿〈顏家廟碑〉現代拓片。(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力透紙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成語,出自於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書法理論著作《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功成之極矣。」這段話是張旭所說,用來形容人的書法遒勁有力,寫字時,運筆的力量能穿透紙張,到達紙的另一面。
成語「力透紙背」的由來
在中國書法史上,顏真卿的「顏體」獨樹一格,被譽為「唐朝新書體的創造者」,對後代的影響極為深遠。他少年時曾拜張旭為師。
有一次顏真卿向張旭請教書法用筆的道理,張旭說:「曾經聽褚遂良說過,用筆要像印泥畫沙一樣。當時一直無法瞭解其中的道理。後來在一個島上,布滿沙土的地方,因為平坦乾淨,讓人看了心裡愉悅,就想要拿起筆來書寫。於是用銳利的錐子在沙地上畫出勁拔峻險的樣子,也因此領悟了其中用筆的道理。書法用筆,要像用尖銳的東西在沙上作畫一樣,有時要隱藏筆鋒,顯現出深沉的感覺;有時使用筆鋒時,就要遒勁有力,讓運筆的力量可以穿透到紙的另一面。如果可以達到同時呈現這兩種筆法的境界,自然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了。楷書與草書的運筆,如果能完全和畫沙的道理一樣,就能夠流傳久遠,達到與古人相同的水準。」
「力透紙背」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演變而來的,用來形容人的書法遒勁有力,也可用來形容文章立意深刻有力。
書法名家顏真卿
顏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其書初自家學,後來跟從褚遂良、張旭學習,但自成一格,世稱「顏體」,與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並稱為「楷書四大家」,更與書聖王羲之並開書法史上晉唐翰墨雙峰。
顏真卿擅長行、楷,他的行書氣勢遒勁,正楷端莊雄偉。唐初到盛唐的書風以俊逸妍美的王羲之風格為尚,到了中唐,顏真卿得張旭精髓,加上他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入研究,吸取他們的長處,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範,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展現出圓渾壯闊、遒勁雄偉的傳世作品。
然而流傳後世的「顏體」風格並不是一蹴可成的。他曾對前輩張旭說,自己「日月滋深,夙夜工勤,耽溺翰墨……以冀至於能妙」其用功之深可見一斑,在歷經近十年的磨礪並且回溯傳統之路、取法古風,最終取得了現今的成就。
雖然顏真卿以書法著稱,但其實他還是一位剛正不阿,有節氣的士人,其勤謹憂民的為官之道和以身殉國的經歷也被歷史深深的銘記著,供後世學習效仿。
来源:看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