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三峽工程逼退李鵬? 中共高層權力爭鬥白熱化

發表:2002-03-04 17:5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正當中共「兩會」召開期間,即將在明天出版「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披露,目前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三峽工程」,資金缺口十分龐大,並且對未來三峽工程建成發電後的回報率表示擔憂。北京政治觀察家認為,由於三峽工程是李鵬擔任總理任內推動的,這篇對三峽工程質疑的文章,矛頭可能是要對準李鵬,這也顯示,隨著今年秋天中共「十六大」召開時間的逼近,中共高層權鬥已趨向白熱化。

  中共九屆五次全國人大將在五日開幕,在會議召開前夕,北京「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題為「三峽工程資金流調查」的文章。文章引述三峽總公司財務部官員的話說,今年三峽工程建設密度、強度繼續增加,估計今年資金需求量總額達人民幣一百七十四億多元,「資金平衡難度非常突出」。

  未來三峽工程興建完成後,可能面臨回報率過低的問題。文章引述葛洲壩電廠一位知情人士說,目前大陸水力發電的出廠價是每度人民幣零點一五元,雖然比火力發動每度零點二至三元和核電每度零點六元便宜許多,但由於目前大陸電網主要由華南、華東、華中、東北等幾大電網構成,部分地方電廠的投資與當地電網經營者有千絲萬縷的利益聯繫,未來三峽電力銷售面臨「市場壁壘」。

  三峽工程興建資金可能將大幅追加。雖然三峽工程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在最近一次會議上估計,到二○○九年工程全部竣工時,總投資可控制在人民幣一千八百億元,但文章引述該公司財務部一項測算,整個三峽工程興建資金將高達兩千零三十九億,比當時估計高出兩百多億元。

  「三峽工程」是一九九二年中共七屆五次人大在李鵬擔任總理時決定興建的,由於對大壩的安全性、拆遷移民、文化古蹟保存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可能造成極大衝擊,當時即引起許多中共「兩會」代表的強烈反對,中共內部也有極大的反對聲浪,中共全國人大最後雖然通過李鵬政府的這項提案,但反對和棄權票將近三分之一,極為罕見。

  日前北京再有民眾抗議李鵬次子李小勇涉及的陳年舊案「新國大」案時,中共並未採取強力壓制措施。而「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再對李鵬任內決定興建的三峽工程發難,北京的政治觀察家認為,一直不願表態是否在中共「十六大」時退出中共權力核心的李鵬,正面臨黨內極大的逼退壓力。

  日前北京傳出李鵬可能接替江澤民的國家主席職位,但中共高層權力爭鬥結果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戴晴:三峽工程是「與黨保持一致」原則伸縮變化的典型

  1949年之後的中國有一句最常用的話,叫做「與黨保持一致」,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個人服從集體,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雖然信奉「君子不黨」者會感到無法忍受。但如果一批人好的是「團結就是力量」,願意結黨一致行動,局外人倒也不必苛責。問題是,中國是一個一黨專制、黨內獨裁的國家,「與黨保持一致」這一原則,就像金角大王的幌金繩一樣伸縮由心:那保持一致的範圍,可擴大到全體公民;而保持一致的對象,又可換為黨內某個人或某個利益集團,特別在所謂「具有偉大的政治意義」的事情上。

  三峽工程是這一原則伸縮變化的典型。對這項會造成環境和社會災難的工程,敢於不與「偉大領袖」保持一致的,在50年代只有李銳等數人(他們也已為此付出了幾十年遭整肅的代價);到80年代,在「改革與思想解放」的鼓舞下,出來表述自己意見的已是整整一批人,領頭的是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值得注意的是「鼓舞」二字,也就是說,一旦來自黨的鼓舞消失,在黨性範圍內有限自由動作的人也就縮了回去。記得89年鎮壓之後,原先義正詞嚴地向三峽工程主管人發問的反對派核心人物之一林華(老共產黨員,原國家經委副主任)立刻不再出聲。理由是「黨已經作出了決定。」

  那麼,在曾經由黨決策的工程就要對我們岌岌可危的生存環境發生不可逆轉影響時,要不要、又如何與黨保持一致呢?

  我們都知道,在毛澤東50年代想給神女一個驚喜的時候,大家腦子裡還沒有諸如崩塌、污染、物種滅絕等概念。到八十年代重提三峽工程的時候,這種「改天換地」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已經擺到絕對不容忽視的地位。當時受委託進行可行性研究的三大重鎮:國家經委、國家計委、中國科學院給出的結論,都是負面的。科學院《生態與環境影響的論證報告》更是以科學家的誠實道出「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是弊遠大於利。就生態與環境方面而言,工程興建所付出的代價巨大」這樣的結論。

  正因為有如此強大的反對聲音,國務院才在1989年春天作出「五年之內不提三峽工程」的決定。不料「六四」坦克一過,對三峽工程的不同意見也歸於剿滅之列,「早上快上」呼聲在無產階級革命家推動下再起。原先的可行性結論顯得太不「與黨保持一致」,工程承建者水利部攬過了對可行性重新研究、重新結論的權力,表面上邀請科學院重新作過,最後偷梁換柱地給出了「利大於弊」的相反結論。從那時起直到兩年前國務院換屆,對三峽工程的批評(包括對事實的披露),已消聲匿跡。不僅政府的環保部門三緘其口,就連民間環保組織也自覺保持沉默--當然也未見他們如當年錢學森「論證」糧食畝產那樣的支持緊跟。記得1997年前後,突然一則《中國環境報》(英文電訊)的消息說,國務院環保局認為該工程對環境有很大負面影響。境外大嘩,該部門立刻否認,並嚴辦了那名說漏了嘴的記者。

  但紙裡包不住火。由納稅人供養的政府官員並非個個尸位素餐,「與黨保持一致」也可以擴展為與國家人民的最高利益保持一致。終於,在三峽工程施工高峰期,國家環保總局《長江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公報 000》出臺。在這份也是由政府部門發布的公報裡,出現了與「政治挂帥」(當然政治大帽子底下不妨盡情貪、佔、撈挂帥)者不同的聲音:

  「由於人為活動影響,庫區一些珍稀水禽已成為短暫停留的旅鳥」;

  「庫區農村能源短缺,薪炭林面積和薪柴量持續下降,水土流失嚴重」;

  「庫區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增多,經濟損失較大」;

  「庫區船舶污染事故和傾倒垃圾行為時有發生,對江水造成的污染嚴重」;

  「庫區污染治理緩慢,特別是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建設嚴重滯後,幾乎所有污水均直排長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大部分垃圾向長江傾倒或堆棄在江邊,給大壩蓄水後的庫區水質帶來重大隱患。」

  此類見解並不陌生。十一年來署名和不署名的科學家、工程師一直沒有停止過類似的、包括更為嚴重急切的呼籲;而且,平心而論,對政府環保職能部門而言,這也是他們一貫的見解。監測公報的公布,熟悉中國政治運作的人一下子就能看到要害:不是他們有了新的意見,而是他們一貫的意見被允許公開發布了。這意味著什麼?

  看來,一直一手遮天的三建委當局恐怕對這份公報再不能像對待外國環境組織和國內的進言者那樣充耳不聞了吧?聞了之後怎麼樣呢--移民搬遷不到六分之一,崩塌滑坡已經如此,後邊還怎麼移?每年數億噸的入庫垃圾(包括有毒的廢礦、醫院)處理還是不處理,錢又從哪裡出?朱基以總理身份過問三峽工程以來,每提出一個問題:國際監理、文物、移民、貪污腐敗,靠工程撈名撈錢的主兒都軟磨硬頂,這回,按照開發大西部(重慶一直宣稱自己屬於此列)資源環境領先的原則,想對策吧!

  希望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此舉,預兆著 「與黨保持一致」的新氣象。

大參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