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徒手征服羅馬帝國的基督徒(上)

作者:作者:劉曉波 發表:2004-06-22 02:1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古羅馬帝國依靠武力對外擴張,愷撒之劍所到之處,鐵血的屠戮必然發生。在古羅馬的暴力統治下,從世紀初以來的三百年裡,猶太人和基督徒的命運最為悲慘。除了「西律王朝」時期(公元前37年-4年),猶太人獲得過短暫的自治之外,剩下的就是屢遭羅馬人的屠戮,聖城耶路撒冷也幾次被毀。換言之,早在世紀之初,猶太人就幾乎遭遇種族滅絕。

基督教來自猶太底層的反抗,是從猶太教分離出來的信仰團體,其最初命運更為悲慘。因為它在當時被視為雙重的異教徒:既被猶太教正統視為異端,也被羅馬人視為異端,耶穌之死就是猶太人和羅馬人的共謀。所以,瘋狂迫害猶太人的羅馬人,也必然同時迫害基督徒。

在當時的羅馬,人們的信仰五花八門,但羅馬統治者對正統宗教之外的其他信仰大都能採取寬容態度,因為所有信徒都服從羅馬規定:無論你信仰甚麼,你都必須通過某種儀式──比如在皇帝的雕像前燒香料──來表示對羅馬帝國的效忠,如同共產國家的各類宗教都要效忠執政黨政權一樣。然而,唯有猶太人和基督徒拒絕這類宣示效忠世俗皇帝的儀式,於是,二者同時成為被迫害的對象。

從西律王死後的公元前4年到公元131年期間,猶太人不斷反抗羅馬人,也不斷遭到羅馬人的殘酷鎮壓,猶太人及其聖城起碼遭到兩次大劫難:一次在公元70年左右,在羅馬人圍困耶路撒冷城的大悲劇中,據約瑟夫斯記載有119.7萬猶太人死亡,即便在對猶太人和基督教具有極端偏見的著名史家塔西佗筆下,猶太人的死亡人數遠遠少於約瑟夫斯的記載,但也足夠驚人,60萬猶太人死於這次圍城屠殺。最後,攻陷了耶路撒冷的羅馬軍團放火焚燒了聖殿,猶太人的反抗被平息,標誌著猶太國的滅亡。僥倖活下來的猶太人,要麼成為流離失所的難民,要麼先成為俘虜、之後成為奴隸。

另一次屠戮發生在公元131年左右,在猶太人的主要居住地巴勒斯坦境內,哈德良皇帝率領的羅馬軍團毀滅了985個市鎮,屠殺了58萬猶太人,死於飢餓、疾病和大火的猶太人又遠遠多於被屠殺的人。猶太人居住地全境皆變成荒地,倖存者為了活命而不得不吃死人肉,被賣作奴隸的猶太人只值一匹馬的價錢。屠戮過後,哈德良皇帝意欲根絕猶太教,他下令禁止割禮、安息日和任何猶太假日的宗教儀式,也不允許公開舉行任何希伯萊儀式,猶太人每年只有一天能夠進入耶路撒冷,他還對所有猶太人苛以極重的人頭稅。他還想在猶太聖殿的廢墟上建一座羅馬主神朱庇特的神廟。

同樣,從公元之初的羅馬皇帝提庇留、尼祿、多米提安到後來的哈德良、康德茂、迪奧克里先,無論他們是昏君暴君還是明主仁君,但這些帝王對基督徒的迫害則一以貫之。當時的羅馬哲人們也大都蔑視基督教,比如,傑出的歷史學家塔西佗就認為:基督教充其量是另一個令人鄙夷的迷信崇拜,是那些喪失理性的人們的怪誕信仰。在所有迫害基督徒的帝王中,馬克西米安皇帝最為凶殘。在他的迫害中,直接被砍頭、被釘死、被亂棒打死的,已經算是死的不太痛苦的基督徒了,還有許多基督徒被施以各類酷刑後才處死,有的被用箭戳穿手指,有的被長時間倒吊起來,有的被挖出眼球,有的被熔化的鉛灌進喉嚨,甚至把基督徒鞭打至皮開肉綻之後,把鹽和醋撒在傷口上,然後把肉一塊塊割下來餵野獸,或者把基督徒綁在十字架上讓飢餓的野獸廝咬致死,還有被四分五裂而死的。還有的皇帝把基督徒按在燒紅的鐵椅子上活活烤死。有的基督徒被帶入競技場受審,當眾被牛角頂死。瓦萊裡安皇帝先後處死過教皇西克斯圖斯二世和他的四位輔祭,還砍了迦太基主教的頭,把塔拉戈那的主教燒死。

一面是無數基督徒死於世俗統治的濫殺,一面是基督徒的不斷擴大和內部組織及其秩序的逐漸完善。正是在堅定的宗教信仰和殉道精神的激勵下,遭遇種種殘酷迫害的基督徒們,非但沒有被世俗帝國的恐怖統治所降服,反而越發堅定了信仰並愈發蔑視世俗王權,不屈不饒地用信仰反抗暴力。

2004年6月22日於北京家中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