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之古今漫談 (上篇)

作者:先天 發表:2006-11-03 10: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前言

看了題目可能會產生疑問,為什麼不叫「古今中外之文化」呢?其實本篇並非就這一領域作什麼學術報告類的文章,古今是為了漫談作一個時間的跨度,由此文中難免有一些時間換位等手法的論述,既然是漫談嘛,就讓思想從亙古、現在以至未來的自然流露,當然,中西文化可不是要比出熟優、熟劣,只是想展示出兩種不同體系文化之間的區別,基點還是以中國文化為主。

引子

不知大家是否瞭解日本學者江本勝博士的作品《水的信息》,書中描述了水結晶的奇妙結果,在作者的研究結果中證明人的好的意念、善念會使水變得清潔,純淨,結晶美好,在水結晶的實驗中,有中文的簡體與繁體字的結晶的比較,比較證明中文的繁體字信息非常好,比如「愛」,繁體「愛」是用心,簡體「愛」是用友,而友誼不用心,沒有了「愛」原來的內涵,當然還有很多組實驗,如:用重金屬音樂,水就無法正常結晶,顯出的是雜亂無章的,很難看的圖案,而用天真的小孩或古典音樂,水的結晶就很漂亮,而且不同的水,不同的環境結晶的圖形也不同,但都有一個基本特徵,就是呈六角形,江本勝博士認為,水是有生命的,也是有感知的,書中封面中寫到「……美的語言文字,創造美好的自然,醜陋的語言文字導致醜陋的自然,這是宇宙的法則」。

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

前面所舉的例子,是嚴密的科學實驗,這些實驗足以改變人們對水的科學定義,足以使人重新認識精神與物質之間的關係,也足以使人反思生命存在的形式和意義。不過當我們不斷用實證科學刷新著現代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時,回過頭再看看中國的傳統文化,會發覺科學的新發現,卻反而證實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注意到水的寫法了嗎?正好是水的結晶的六角形,老子曰:「上善若水」。

西方的文字則不同於中國的像形文字,是用字母的不同組合來表達對事物的認識,正因為如此,西文在對概念的解釋,對事物的描寫,對思想和理論的表達邏輯清晰、嚴密、準確,如果讓筆者來比喻的話,就稱其為數碼文化。正因為對事物認知是以「數碼化」的方式出現,才會產生幾何學、微積分、牛頓力學等學科,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則是完全不同的體系,有些人認為漢字的概念具有模糊性、簡略性的特點,以此得出其承載的信息貧乏有限,這說對了一半,但信息量的貧乏,就完全是錯誤的,正是失之毫釐,謬之千里。其實漢字像形本身就包含著比擬的手法,對應於西方「數碼文化」,東方文化可比作「模擬化」的表達方式。

前面所說的「上善若水」,在西方數碼文化的認知中無法理解,「善」和「水」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怎麼有可比性呢?而東方文化恰恰把兩者放在了一起,正是抓住了兩者之間的本質特徵(數碼與模擬也是一種比擬)。因為宇宙中的「萬事萬物」 (萬事萬物是模糊概念),存在著各式各樣的聯繫,人類的思想無法窮盡也。這裡就存在一個問題,如此龐大的信息量,用西方的數碼文化是難以描述的,比如 「水」,以筆者看得寫一本書來說清何為「水」,即便如此,也無法涵蓋「水」的全部內涵。而「模擬化」表達方式卻能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從某個角度上說,事物本身就是模擬化的存在,中國文字也正是對應了其要表達的萬事萬物,由此,我們也不難理解「善和水」之間兩者的內在聯繫,而西文對事物準確的表達同時,由於信息的龐大不得不侷限在事物的表面存在。也許有人會問,被儒家稱為六經之首的《易經》,不就是數碼化的表達方式嗎?其實不然。周易中陰、陽爻之間的排列組合,所對應的天、澤、火、雷、風、水、山、地,就是模擬化的描述,八八六十四六卦也是如此。

當然隨著人類的發展到近代至今,西方文化開始逐漸顯露出他的優勢來,這也是東方文化的不足,因為對事物的數碼化的描述,使其在傳播中不容易失真,同時對事物物質化、表面化的描述,也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學校的教育制度就源於此。而東方的傳承對道德的要求就很高,古代的儒生要做學問,就必須從做人開始,要修身養性,否則傳統文化在傳承中就容易因干擾而受到破壞。中華文明經歷了五千年的傳承,也創造出燦爛的文化,但到了近代,出現了嚴重的失真的局面,中共當政後,更是把傳統文化破壞殆盡。(具體一可參見《九評》第六章)。

神傳文化、詩歌與書畫

前面用 「模擬」和「數碼」來比擬只是讓大家更直觀的的瞭解兩大文化的不同,兩者還不能因此劃出界線,因為東方文化中也不是完全的模擬化,同樣包含著數碼的表達方式,而西方文化中,也非真正意義上的數碼,也存在著模擬的表達方式,但是中國的文字確實與宇宙萬物相通、對應的,水的結晶也說明瞭,繁體字的信息比簡體字豐富。同時實驗還讓我們看到了「水」也是有生命的,這恰恰證明傳統文化中「萬物有靈」的說法,生命之玄奧非人所能探知。

講到文字就不得不提到「倉頡造字」,相傳黃帝身邊的一個叫倉頡的史官造了字。據說,倉頡的頭上有四隻眼睛,可以看見神明。他抬頭可以看到奎星圜曲的形狀,低頭可以觀察龜殼的紋理及飛禽走獸的足跡。倉頡廣泛的收集世間眾多美麗的圖像,綜合而成文字,被後人稱作「上古文字」。據說倉頡造字後,「天雨粟,鬼夜哭」。天下粟,是因為倉頡造了文字,值得慶賀。那麼鬼哭,則是因為有了文字,民智日開,民德日離,欺偽狡詐、爭奪殺戮會由此而生,天下從此無太平日子,連鬼都不得安寧,所以鬼要哭了。這就是中華文字的由來,漢字中蘊含著很多的天機,倉頡造字說白了就是把天上的文字傳給了人,從而在中土奠定了半神文化。這也是中共建政後極力要破壞的原由。比如「異」,變異的異,異類的異,繁體字中是上面一個「田」下面一個「共」,指的就是共產的意思,被簡化後,字的原有內涵也被破壞了。人們也就無從感悟到中共其實是一個非我華夏民族的異類。

在中國文化中詩歌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中國的第一本詩集《詩經》是經過對古代詩歌的刪編而成,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說: 「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採契、後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 可見,古人對詩歌的重視源於道德的規範,孔子曰:「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歌在恬靜之中,提升著人們的精神境界。「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到了大唐盛世,也是中華文明最鼎盛時期,出現了一批傑出的詩聖文豪,唐詩,其獨有的格律,也使其成為高雅的象徵。而西方的詩,由於文字只記錄聲音,沒有任何內涵,嚴謹的格律難以表達詩的意境。但西方的詩歌,仍然講究著承上啟下的音律的轉換,詩歌內容多以比擬的手法來表達詩中的內涵,具有深刻內涵的漢字正可以在規範的格律中得心應手。有人還因此認為唐詩的格律只能限制思想情感的自由表達,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唐詩中,大多採運比擬手法,加上「漢字「的本身內涵,要表達的信息量之大,內涵之深邃,使西方詩詞難以望其項背,詩人對物、景等事物與心靈內在聯繫的敏銳,也使得詩的意境更深遠。而結晶不成形的,則與邪惡同在。同樣工整的格律也使心靈得到自我規範,放縱的心靈只會使魔性大發,而在道德的下滑今天,人們已難以領會得古人的境界了。還有包括宋詞、元曲等也是不同時期的神傳文化。

在漢文化中,書法可謂是獨辟稀徑,西方可沒有這些,這是獨特的像形文字所決定的,倉頡造字時,將古文變為「篆書」,後來歷史又演變出「隸書」,「楷書」,「行書」等,道德是文化的載體,人類社會道德整體的下滑,在文化上也表現十分明顯,書法,也從工整規範走向自由發揮,草書就是放縱自我的表現。

在繪畫上也是如此,東方的繪畫重於寫意,因此對物體透視上表現不足;西方強調寫實,對人、物的繪畫上非常準確、逼真,但東西方在道德普遍較高時期,其繪畫的作品大多是對神的讚美或表現天堂的殊勝。而後,又表現人、山水等,到了近代西方繪畫出現了印象派、抽象派,不再表現光明與美好,而是陰暗和醜陋。東方的繪畫也只注重技法,已無更深的內涵。由此可見,道德對文化影響之深,而道德的源泉是對神的正信。東、西方文化不只表現在這幾個方面。但彼此之間都是相通的。這裡就不作一一例舉了。

(待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