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你玩」的百年滄桑 (組圖)

發表:2007-03-02 01: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說」「學」「」「唱」
   
   相聲佔‘說’、‘學’、‘逗’、‘唱’這四門口技,就是模仿曲藝‘信角鼓’裡的特點......這個曲種從它的形成上講,是以唱為主,以說當先。不管它是學,或者是唱,在它的正題開始之前總是先說一個鋪場的小段,說完之後才進入正題,所以它佔有‘說’字。它的‘學’是雙學一人,名為‘雙簧’。前面也使鋪場小段,學是主科。‘逗’是用熟練的藝術語言技巧,引出豐富多彩的幽默笑料。‘唱’是它能唱出各地不同的各種曲調......相聲用不著樂器伴奏,所經它只用‘八角鼓’裡的‘說’、‘學’、‘逗’、‘唱’這四門口技來充實和豐富上演的節目。"具體說來,"說"、"學"、"逗"、"唱"的內容是這樣的:



"說"--包括說、批、念、講四種手法。說,指吟 詩、對對聯、猜謎語、解字意、繞口令、反正話、顛倒話、歇後語、俏皮話、短笑話、趣聞鐵事等。曲目主要有《熬柿子》、《五星樓》、《天王廟》等。批,批的曲目主要有《批生意》、《歪批三國》、《批聊齋》等。念,指"貫口",曲目主要有《菜單子》、《地理圖》、《洋藥方》等。講,講的曲目主要有《講帝號》以及單口相聲《解學士》、《化蠟釺兒》等。



學--各種口技、雙簧,摹擬方言、市聲以及男女老幼的音容笑貌、風俗習慣禮儀。曲目主要有《學四省》、《學四相》、《規矩套子》等。摹擬方言,又叫「倒口」,過去也叫「怯口」,是為表現人物的愚昧憨厚。最初大多摹擬河北省深(澤)、武(強)、饒(陽)、安(國)一帶的方言。當時,某些北京人譏諷從這些地方來京作工的人「怯」,誣為「一嘴螞蚱籽,兩腿黃土泥」的「怯杓」,帶有明顯的鄙視成分。後來發展到摹擬山西話、膠東話、天津話、寶坻話、唐山話。三十年代初,又擴及上海話、蘇州話、廣東話。四十年代中期以來,又增加了學英語。解放以後,又出現了摹擬外國味的中國話、華僑說普通話等。學做小買賣的吆喝,又叫貨聲,主要摹擬賣大小魚兒、賣茶雞蛋、賣熏魚炸麵筋、賣硬麵悖悖、賣餛飩、賣布頭、賣估衣、賣包子的吆喝聲。




"逗"--就是抓哏取笑。甲、乙二人,一賓一主,一智一愚,以滑稽口吻互相捧逗,褒貶評論,諷刺嘲謔。曲目主要有《論捧逗》、《找堂會》、《老老年》等。清末,英斂之《也是集續篇》中就曾提到相聲演員是"滑稽傳中特別人才",形象地描繪了"逗"的藝術魅力,說:"該相聲者,每一張口,人則捧腹,甚有聞其趣語數年後向人述之,聞者尚笑不可抑,其感動力亦云大矣!"可見,那時候的相聲已經把"說"的形式、"逗"的內容、"學"的手段熔於一爐。



 唱--演唱"發四喜"、"弦子書"、"太平歌詞"以及"農家樂"、"算了又算"、"十二月探梅"等以間小調,還有學唱各種戲曲、曲藝,統稱之為"柳活"。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相聲的"說"、"學"、"逗"、"唱"與"全堂八角鼓"有密切關係,也可以說,"全堂八角鼓"是相聲的"說"、"學"、"逗"、"唱"的根,因此,這裡以"全堂八角鼓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對相聲的"說"、"學"、"逗"、"唱"的影響略作考察。



   康熙、雍正、乾隆是清代的鼎盛時期,為各種雜耍技藝的繁榮提供了較充分的條件。這些皇帝都曾提倡宣讀《聖諭廣訓》,以鞏固統治;演唱《大有年》、《萬民樂》,頌揚"八旗一統,國泰以安"。雖對各種小曲屢頒禁令,但,他們自己卻熱衷戲曲、雜耍,耽於享樂。乾隆皇帝曾六耳江南,到處觀戲聽曲,徵召評彈等藝人進京獻藝。每年坤寧宮祭灶,還坐在正炕上,自擊鼓板,唱《訪賢》一曲,這就推動了民間伎藝的發展和交流。同時 ,承平日久,旗子弟逐漸廢棄射騎生活,加以按月友取餉銀,生活富裕。當票友,走票局,演唱"全堂八角鼓",自娛娛人,蔚成風氣。民間藝人學唱後,開始進雜耍館,走堂會,實現了漢族民間伎藝和滿族伎藝互相交流。






"八角鼓"是"全堂八角鼓"的簡稱,屬於綜合表演的伎藝。全堂包括"鼓"、"柳"、"彩",具體形式有五音大鼓、雜牌子曲、琴腔、大岔曲、逗哏、棗核兒腰節、聯珠快書、拆唱八角鼓、雙簧、變戲法等。此外,民間伎藝還有口技、評書、十不閑、蓮花落、南板馬頭調、京韻大鼓、北板大鼓等。"全堂八角鼓"中的逗哏,"滑稽突梯,令人噴鈑",對相聲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八旗子弟演唱的"拆唱八角鼓"不以正旦、小旦為主要角色,而改以丑角為主要角色。"拆唱八角鼓 "有正、醜兩種角色。根據故事內容,人物多少,由三至五人分包趕角,一般以三人演唱的節目為多,彈弦的也兼唱一兩個角色。演唱時,僅丑角一人化妝,即以丑角為主。唱詞之外穿插了很多插科打諢的主白成份。這些插科打諢大都游離於故事情節之外,只是為了逗笑。"拆唱八角鼓"包括"說"、"學"、"逗"、"唱"、"吹"、"打"、"拉"、"彈"八項技藝,其中又以"逗"最為重要。從現有的資料看,丑角的"逗"與相聲所使用的"三翻四抖"、諧音打岔、俏皮話等十分類似。"拆唱八角鼓"的丑角的"逗"可能源於北京流行的高腔戲的丑角的插科打諢。"拆唱八角鼓"的逗哏由三個人表演,與今之相聲的"群活"酷似。旗籍子弟演唱的"全堂八角鼓"形成以後,民間藝人紛紛效法,作為謀生手段,到雜耍館或走堂會作藝。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