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氣迴腸」的新式婚戀:陳璧君初識汪精衛

發表:2007-06-06 23: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陳璧君到《民報》後,成了未婚年青編輯們的追求對象。陳璧君卻愈益傾心於汪精衛。其原因之一,竟是由於汪精衛像清教徒一樣生活,被人稱為「道學先生」,且汪精衛聲稱「革命家不結婚」。汪精衛對陳璧君說:革命家生活無著落,生命無保證,革命家結婚必然陷妻子於不幸之中,讓自己所愛之人一生不幸,這是最大的罪過。

  要聞報導

  1908年3月,汪精衛在馬來亞檳城結識了華僑巨富陳耕基的女兒陳璧君。時汪精衛二十六歲,陳璧君十七歲。汪陳相識,引出了一段「氣迴腸」的新式婚戀。
  陳璧君之父陳耕基是孫中山革命的積極支持者,經常捐款捐物。孫中山則定期將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帶給陳耕基。陳璧君在父親那裡如獲至寶、如飢似渴地閱讀這份令人振奮的報紙,一期不落,由衷地為主筆汪精衛犀利的思想、熾熱的膽識、飛揚的文采所折服。
  1908年初,汪精衛來到馬來亞檳城,曾公開講演,又曾因事走訪陳耕基家。陳璧君在台下聽汪精衛講演;由母親衛月朗陪伴,在家中見過汪精衛,雖未交一言,卻為汪精衛的風流倜儻、豪情滿懷而面紅心跳。她不知自己心有所動,因她已由父親做主,與一個華僑鉅賈的兒子訂了婚,且嫁期在即。陳璧君接受《民報》所宣揚的西方個人主義,思想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憧憬西方自擇結婚對象的自由戀愛。她與未婚夫談到革命,談到自己將來準備投身革命,而未婚夫卻對革命沒有興趣,稱:「革命是男人的事,女人搞革命像什麼樣子。」她頓時以思想差距太大,選擇「退婚」。陳耕基開始不同意,但無奈陳璧君態度堅決,只好同意。
  汪精衛也有未婚妻。汪精衛年幼時父母雙亡,十五歲時,長兄汪兆鏞為他擇一同事之女劉氏訂了婚。汪精衛在日本參加革命,汪兆鏞來信斥責他拿朝廷公費出國,卻干背叛朝廷之事,要他懸崖勒馬,以免連累全家。汪精衛明白長兄用心,寫信聲明斷絕家庭關係,並解除婚約:
  罪人兆銘在日本從事革命之事,已被朝廷發覺,謹自絕於家庭,以免相累……吾為革命流血,志矢不渝,謹請諒鑒。罪人與劉氏由家庭做主,曾有婚約,但既與家庭斷絕,則此關係亦當隨之斷絕。請自今日始,解除婚約。
  汪兆鏞接信,只好為汪精衛解除了婚約。

  要聞內幕

  汪陳之戀
  陳璧君退婚後,於本年(1908年)7月搭乘荷蘭客船來到日本,經孫中山「特批」,宣誓加入同盟會,到《民報》編輯部與汪精衛一起工作。陳璧君到《民報》後,成了未婚年輕編輯們的追求對象。陳璧君卻愈益傾心於汪精衛。其原因之一,竟是由於汪精衛像清教徒一樣生活,被人稱為「道學先生」,且汪精衛聲稱「革命家不結婚」。汪精衛對陳璧君說,革命家生活無著落,生命無保證,革命家結婚必然陷妻子於不幸之中,讓自己所愛之人一生不幸,這是最大的罪過。因而發誓道:「革命不成功就不結婚。」汪精衛越說不結婚,陳璧君就越感動、越愛汪精衛。但汪精衛卻從來沒有碰過陳璧君一個指頭。後來汪精衛說:正因為他太愛陳璧君,他才沒有碰陳璧君一下,他不想毀了陳璧君一生的幸福。
  1908年河口起義失敗後,海外保皇黨人對孫中山等大加譏嘲謾罵,責其「徒騙人於死,己則安享高樓華屋,不過‘遠距離革命家’而已」。同盟會內部也出現反孫中山的風潮,灰心、懷疑的情緒滋生蔓延,「舉目前途,眾有憂色。詢及將來計畫,莫不欷歔太息,相視無言」。革命一時陷入低谷。對此,汪精衛主張藉助暗殺和恐怖活動,證明同盟會領袖並非貪生怕死,從而恢復黨的鬥志和團結,挽回民眾對革命黨的信心。他主動提出自己去北京刺殺攝政王載灃,在《致南洋同志書》中寫道:
  吾儕同志,結義於港,誓與滿酋拼一死,以事實示革命黨之決心,使灰心者復歸於熱,懷疑者復歸於信。今者北上赴京,若能喚醒中華睡獅,引導反滿革命火種,則吾儕成仁之志已竟。
  弟不敏,先諸同志而死,不獲共嘗將來之艱難,誠所愧恧。弟此行無論事之成敗,皆無生還之望。即流血於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也。
  1909年底,黃復生、喻培倫、汪精衛、陳璧君等先後到北京。他們在琉璃廠租了一間民房,開設「守真照相館」以為掩護,擬在慶親王奕劻府附近的小石橋下(現在這座小橋已經不復存在)埋炸彈,由汪精衛藏身陰溝,待載灃過橋時用電線引爆。1910年3月31日夜,汪精衛等用照相的遮光布把炸彈包好,用騾車運到橋邊,黃復生、喻培倫往小橋下挖坑埋炸彈,汪精衛和陳璧君坐等。陳璧君知汪精衛明日將與載灃同歸於盡,這將是他們兩人的最後一夜,不禁緊握汪精衛的手輕輕哭泣;汪精衛心潮澎湃,默默無語,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此時,四面突發狗吠,眾人只好作罷。翌日夜再來,又發現電線太短,不夠用,無功而返。第三夜,黃、喻兩人好不容易將炸彈埋好,黃復生發現「有三人持燈籠下橋尋覓」、「良久乃出」。結果當夜,炸藥罐被警察搜走。汪精衛等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喻培倫赴東京再買炸藥,黎仲實、陳璧君赴南洋籌款,汪精衛、黃復生留守北京,策劃下一次行動。
王府附近發現炸彈,頓時滿城風雨。有說是溥倫貝子想篡位而為;有說是慶親王奕劻欲藉此中傷肅親王善耆;有說是載洵、載濤兩貝勒從英國帶回的炸藥,因包紙上寫有「倫敦」字樣。清廷如同大禍臨頭,厲命出動所有警察、偵探,盡快破案。

  不久,清廷警察偵出裝炸藥的鐵罐是「守真照相館」向騾馬市大街鴻太永鐵鋪定做的。遂派人化裝混入照相館,盜出革命黨的機密文件,證實此次暗殺正是革命黨所為,首謀即是朝廷通緝的汪精衛。4月16日,汪精衛、黃復生被捕。4月29日,清廷以汪、黃二人「誤解朝廷政策」為由,免除死罪,判永遠監禁。

  汪精衛被捕後,孫中山喟然長嘆道:「兆銘是吾黨一位大人才,失去他好比斷了我一隻手臂。」胡漢民親自奔走各地為營救汪精衛演講籌款,同盟會東京總部和世界各地的支部均發起營救汪精衛的行動。通過營救汪精衛,一度陷於分裂的同盟會開始彌合,民眾重新對革命黨有了信心。這正合於汪精衛的初衷。

  汪精衛在北京獄中,轉眼即是嚴冬。一夕風雪交加,夜未成寐。忽獄卒悄悄「示以片紙,褶皺不辨行墨,就燈審視,赫然冰如(陳璧君字冰如)手書也」。獄卒附耳告汪,此紙乃傳遞輾轉而來,速要回函。汪精衛遂改寫清顧梁汾寄吳季子(吳漢槎)的《金縷曲》,「慮其留京賈禍,詞中峻促其離去」,付獄卒轉陳璧君。來書則「留之不可,棄之不忍,乃咽而下之」。後汪精衛以此詞改自顧詞,有抄襲之嫌,「無可存之理」,「所以存之者,亦當日咽書之微意云爾」。其詞如下:

  別後平安否?便相逢淒涼萬事,不堪回首。國破家亡無窮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離愁萬鬥。眼底心頭如昨日,訴心期夜夜常攜手。一腔血,為君剖。 淚痕料漬雲箋透,倚寒衾循環細讀,殘燈如豆。留此餘生成底事,空令故人潺愁,愧戴卻頭顱如舊。跋涉關河知不易,願孤魂繚護車前後。腸已斷,歌難又。

  據說,幾天後獄卒又轉陳璧君一信,信中有:「四哥,我將遵囑離京,然此前有一事相商。你我目前既不可能舉行婚禮,但可否自此在心中宣誓結為夫婦?」

  埋設炸彈前,汪精衛曾找陳璧君進行過一次嚴肅的談話,道:「現在就要行動,我們都可能犧牲,我已沒有再活下去的打算,望你認真考慮。」陳璧君道:「我非單為刺殺攝政王而來,是因愛你才來。我當然參加行動。不過,萬一我們能活下來,我願把一切獻給你,做你的妻子。望你能答應我。」汪精衛本不愛陳璧君,此時為她的真情所感動,點頭應允。當下,陳璧君再次提出,汪精衛咬破手指,血寫一「諾」字。陳璧君接到汪精衛的血書哭了三天,又為汪精衛終於接納自己而欣喜不已,隨即離京前往南方,繼續革命。

  又說,汪、黃被捕時,陳璧君捉住汪精衛之手,淚眼婆娑道:「四哥,你怎麼處置我?」汪精衛慨然道:「我與你相交日久,相愛甚深,原以為來日方長,未及談婚論嫁,今日我去,必死無疑,然我二人身份未明,無非可一言而定,你肯為我精神上的妻子嗎?」陳璧君於願已足,破涕為笑:「四哥且放心去,我將一生一世為你而守!」

  同盟會各同志特別是陳璧君四處奔走,費盡心機營救江精衛,但未成功。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二十多省宣布獨立,清廷為挽回頹勢,27日發布《罪己詔》,30日開放黨禁,同日,內閣奏請釋放汪精衛等人,中有:

  「竊見汪兆銘(即汪精衛)等一案,情罪似出有因」,「在汪兆銘等,以改良急進之心,致蹈逾越範圍之咎」,「當日朝廷不忍加誅」,合宜「將此案監禁人犯汪兆銘及黃復生等,悉予釋放」。

  11月6日,汪精衛、黃復生被開釋。北京各界一千餘人前往法部大獄迎接,觀者如潮。12月,汪精衛乘船到上海,陳璧君正在那裡等著他。這對經過生死考驗的夫婦舉辦了盛大的婚禮,正式成婚。汪精衛實踐了他「革命成功後,一不做官,二不做議員,功成身退」的諾言,返回八年沒有回過的故鄉拜見兄長,然後於1912年9月攜陳璧君前往法國留學。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