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泉:「人言」真的不足恤嗎?溫家寶先生應當慎重引用古語、詩文

民主先聲186

作者:郭泉 發表:2008-04-17 17: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溫家寶先生3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八處引用古語、詩文。中國古語詩文對一般中國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理解的東西,就更別說外國朋友了。至於溫先生在引用古語、詩文中的錯誤,能夠發現並敢於指出的,我想除我之外,不會有第二人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天溫先生引用的八則中國古語、詩文:

一、在回答鳳凰衛視記者提問時,三處引用古語和古詩句:
1、"行事見於當時,是非公於後世",出自《明太祖寶訓》朱元璋語。原文為"自古有天下國家者,行事見於當時,是非公於後世。故一代之興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載之";

2、"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的名句;

3、"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語出《宋史•王安石列傳》。

二、在談到抑制物價上漲的問題時,引用了古語"事不避難"。語出《後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三、在回答臺灣記者有關提問時,兩處引用古詩句:

1、"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是宋代鄭思肖《德佑二年歲旦》中的兩句。原作全文是:"力不勝於膽,逢人空淚垂。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日近望猶見,天高問豈知。朝朝向南拜,願睹漢旌旗。"南宋滅亡後,鄭思肖隱居吳下,坐臥不肯向北。 "下泉"典出《詩經•曹風》。

2、"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語出自魯迅的《題三義塔》,全詩是:"奔霆飛焰殲人子,敗井殘堩剩餓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精籬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四、在談到有關思想解放的問題時,溫家寶引用了兩句古語:

1、"周雖舊邦,其命惟新",出自《詩經•大雅•文王》;

2、"如將不盡,與古為新",出自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第三品纖穠》。

先來談一個小問題,那就是"如將不盡,與古為新"的出處問題。溫家寶先生這樣說:

我想集中回答一下關於解放思想的問題。一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從中國的文化、傳統和歷史上講一點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很欣賞兩句話:一句話來自《詩經》,一句話來自《詩品》,就是"周雖舊邦,其命惟新";"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詩品,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兩個。一是南朝梁鐘嶸《詩品》,一是唐人司空圖的《詩品》。

鐘嶸(468-518),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齊代官至司徒行參軍,入梁,歷任中軍臨川王行參軍、西中郎將晉安王蕭剛紀室,世稱"蕭紀室"。歷時十餘年,寫作成《詩品》。鐘嶸《詩品》成書年代大約是梁天監十二年,《梁書》本傳中稱《詩評》,《隋書•經籍志》中或曰《詩品》,唐宋時二名並行,宋以後,《詩品》一名漸次流行,直至今日。該書品評了自漢魏到齊梁共120多名作家五言詩之上下優劣,故稱《詩品》。鐘嶸仿照班固《漢書•古今人表》和劉歆《七略》的品論方法,把詩人分入上中下三品,每品又依時代先後次序排列,一一予以品評,每品為一卷。   

現存最早全本為宋代張如愚輯的類書《山堂先生群書考索》本,流行較多的是明代胡文煥《津逮秘書》本和清代《學津討源》本。註釋本有許文雨的《詩品講疏》、陳延傑的《詩品注》、呂德申的《鐘嶸詩品校釋》等。
唐人司空圖的《詩品》由二十四首四言詩構成,後人為區別於鍾嶸的長篇詩評散體著作《詩品》,稱司空圖的《詩品》為《二十四詩品》或《詩品二十四則》等。該文成文年代不詳,也有學者認為該文非司空圖所作。司空圖(837-908),字表聖,河中虞鄉人。黃巢起義後,隱居山中,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唐哀宗李祝被弒後,絕食而亡。

溫先生所言"如將不盡,與古為新",出自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第三品纖穠》,全文如下:採採流水,蓬蓬遠春。窈窕深谷,時見美人。碧桃滿樹,風日水濱。柳陰路曲,流鶯比鄰。乘之愈往,識之愈真。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由於《詩品》這一名稱從宋代開始就特指鐘嶸《詩品》,故本人認為,溫先生以後在引用"如將不盡,與古為新"時,還是稱出自《二十四詩品》或司空圖《詩品》更嚴謹些。

我們再來看看溫先生所言"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裡的"中國"到底是什麼?
在說宋代的"中國"到底是什麼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鄭思肖的時代,南宋到底發生了什麼?鄭思肖(1239-1318),字憶翁,號"所南",連江(今屬福建)人。太學生,南宋末年畫家。元兵南下,曾上疏論國事。宋亡後,隱居蘇州佛寺,終身不娶。極重氣節,不忘故國,宋亡後,坐臥不北向。畫蘭不畫土,根盡露外,人問何故,他說"地為番人奪去,汝猶不知耶?"他的名、字、號都寓有懷念故國(趙宋)之意。作詩也多表達故國之思,在當時詩人中,是最少顧忌的一位。

在南宋淪陷後的許多年,大批遺民沉浸在心靈創傷和悲痛中。其中一些堅決不與征服者合作的特立獨行之士,思念其故國和失去的美好家園,懷著對征服者和奴役者的無比憎恨,用他們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時代心靈的創痛與荒蕪。鄭思肖正是這些不服從、不合作者中的代表。

如《德祐二年歲旦》"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此地暫胡馬,終身只宋民",《過徐子方書塾》"不知今日月,但夢宋山川"等,直明心跡,毫不掩飾。

由此可知,這裡的"中國"其實是指被元人侵佔的中原。在中國古代,"中國"指"京師"或"中原"。如《詩•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毛傳:"中國,京師也"。《史記•五帝本紀》:"夫而後中國,踐天子位焉。" 裴駟集解:"劉熙曰: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或指華夏族,漢族地區為中國(以其在四夷之中)。《詩•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又《禮記•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而華夏族,漢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因稱其地為"中國",與"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華"同意。初時本指河南省極其附近地區,後來華夏族,漢族活動範圍擴大,黃河中下游一帶,也被稱為"中國"。《晉書•宣帝紀》:"孟達於是連吳固蜀,潛圖中國。"《史書•天官書》:"其後秦遂以兵滅六國,並中國"。
到了19世紀中葉,"中國"才專指我國家全部領土,不作他用。

所以,宋遺民鄭思肖詩中之"中國"與臺灣毫無關係,相反,如果這詩讓蔣介石、蔣經國、馬英九三先生引用卻正合適,因為大陸對中國國民黨來說是"失地",是"中國",而溫先生引用卻很不合適。

最後,我們再來談談溫先生引用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三句話。溫先生的意思是說他的"解放思想"遭到了反對,但是溫先生表示,他不怕這些"勞什子"。

但是,我要問的是,溫先生你解放了什麼思想呢?中國共產黨你們解放了什麼思想呢?

剛剛結束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上(2008年3月19日),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先生說:"中國絕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人大與‘一府兩院'不是相互掣肘,不是唱對臺戲";"人大工作,必須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有利於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

針對這樣的狀況,人民發表自己的不滿言論是一種完全正常的民意。
"人言"有兩種,一是壞人對好人或好事情的誹謗,這當然要"人言不足恤"。
但是,還有一種"人言",那就是好人對壞人或壞事情的批判,當政者還堅持"人言不足恤",那就是無恥了。

我們來看看王安石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個"三不足"的。
"三不足"論跟宋朝改革事業有著密切的關係。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萬言書針砭時弊、要求改革。支持改革的宋神宗趙頊(1048年-1085年)在1069年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推出了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新法。1070年王安石升任宰相。(這裡順便說一下,我2007年向胡錦濤、溫家寶、吳邦國三先生上萬言書針砭時弊、要求改革,卻遭中共不法抄家、革職、下放。)

由於新法中關於土地改革影響到擁有大批土地的官員,變法遭到他們的強烈抵制。反對勢力一直都用"天變"來恐嚇宋神宗。有的說"天災屢見"是王安石久居廟堂"唯務改作"所致,有的"天時未順,地震連年,四方人心,日益搖動",是搞了新法的結果。御史中丞呂誨下個結論:"如安石久居廟堂,必無安靜之理"。反對派還認為王安石新法違反了"祖宗成憲",而"祖宗成憲"必須要"謹奉",反之就是大逆不道。另社會上流俗之言紛紛,"豪傑有力之士,其議論足以動士大夫"。據《長編》卷二百一十:上謂安石曰:"人情如此紛紛,奈何?"

可見,王安石變法的艱鉅,所以王安石才堅定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信心。原因很簡單,因為,此"人言"屬於壞人對好人的讒言。
那麼,對溫先生有什麼"人言"呢?3月16日,十一屆人大選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959張有效票中拿到2926張贊成票,算是高票當選。只有21張反對票和12張棄權票。這33張不支持票怎麼會讓溫先生說出"人言不足恤"的狠話來了呢?

目前,中國老百姓最多的怨言是物價飛漲、失業下崗。民怨沸騰、怨聲載道,這才是中國最大的"人言"。

唐太宗尚知:"立國,先須存民;國家富庶,先須百姓衣食有餘。民怨不除,乃國之大患,其它俱不足道也",我們的溫總理怎麼能說"人言不足恤"呢?
如果說,溫先生針對的是反對"解放思想"的"人言",那就更大可不必了。因為中國人民最渴望中共解放思想了,怎麼可能人民會反對中共解放思想呢?
當然,根據我的調查,反對中共解放思想的只是少數中共內部的"左"派權貴勢力而已。但是,人民要求政治體制改革的呼聲絕對大過中共體制內的"左"派反對聲音。

對改革者來說,"人言不足恤"的"人言"是指反對改革的聲音;
而對不改革的人來說,"人言不足恤"的"人言"是指要求改革的聲音。

那麼,中共現在是改革者嗎?

君不見,經濟改革養肥了權貴者,君不見,政治改革再後推了三十年。
不是改革者而敢言"人言不足恤",此"人言",無他,惟"民怨"也。

昨天,剛剛看完今年初新拍的熱播電視連續劇《神探狄仁傑三之邗溝魅影》,頓覺劇中社會的黑暗現實與今無二。劇中揚州的地方官勾結權貴黑惡勢力鐵手團,劫奪朝廷官鹽,再高價賣給臥虎莊黑鹽商葛天霸,由葛天霸分發給各地不法鹽商,最後高價賣給老百姓。原先只值20文一斗的鹽,賣給百姓竟暴漲到五六百文一鬥,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反觀今日之中國房地產市場,有異乎?各地方政府把土地高價賣給黑心開發商,開發商再把房子抬高價格賣給炒房者,最後賣給老百姓的房價就暴漲到六七千、一兩萬甚至十幾萬一個平方......劇中最後狄仁傑終於消滅了鐵手團,懲治了貪官,老百姓又可以吃上便宜的食鹽了;可是今天中國的狄仁傑又在哪裡?!老百姓又什麼時候才能住上便宜的房子呢!

對今日之百姓而言,苛政酷法使得人民只敢"人言"不敢"行動",而政府卻來個"人言不足恤",嗚呼!"民為政本,民順則國興,民怨則國不長久",古人皆知,而溫先生不知,吾國不幸久矣!

中國新民黨代主席  郭泉
QQ:115659144  手機:13151423196 郵箱:[email protected]
MSN:[email protected]  Skype:gwnguoquan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原創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