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裔博士突破基因抗肥胖"細胞" (Cell)發文章

發表:2009-03-22 21: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世界日報"報導,飲食中會讓人發胖的不僅是油脂,澱粉和糖等碳水化合物也會轉換成脂肪,囤積在人體中.伯克利加大科學家日前已成功的在老鼠身上,用基因控制的方法阻止糖類轉化成脂肪,對肥胖及相關的心血管疾病,達到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美國權威科學期刊"細胞" (Cell)當地時間20日將發表伯克利加大營養學和毒理學部門的研究報告.該中心華裔博士研究生王凱峰所主導的研究,成功發現名為的DNA-PK基因, 在糖類轉化成脂肪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經過四年半的研究, DNA-PK透過破壞的功能,在餵食大量碳水化合物的老鼠身上有效減少脂肪.

人體在進食碳水化合物後血糖會提高,引發胰島素分泌.科學界很早就知道胰島素和碳水化合物轉變為脂肪的過程有關,但直到現在才找出兩者真正的關 聯.王凱峰說: "目前在老鼠身上尚未發現任何副作用,並且避免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DNA-PK不發揮作用的老鼠和糖尿病患一樣無法將糖類轉變成脂肪,但這些老鼠的胰島素分泌正常,沒有糖尿病.

這項研究四年半以來共耗資50萬元,由全國保健學會出資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王凱峰表示, DNA-PK基因在癌症治療中已被廣泛用來增加消滅癌細胞的效果.王凱峰表示,癌症治療對該基因的瞭解為他的研究節省了一到兩年的時間.

雖然這項發現是生化科學上的重要突破,但就醫藥研究而言,還在初期階段.離真正推出藥品還有五到十年的時間,今後研究室會和藥廠合作,共同進行藥物的研發.

王凱峰今年26歲,高中之後從香港到美國留學,沙加緬度州大生物化學系畢業後,在柏大研究所五年.這次研究成果的發表也意味著王凱峰今年底能夠順利取得博士學位.他說: "因為"細胞"影響力很大,這篇文章的發表等於為我打響了名號."

一路走來,王凱峰也感慨華裔科學家在美國的發展仍受限制.他說: "美國依然比較青睞本地的科學家.就算在伯克利,到處可見亞裔博士班或博士後的科學家,但在教授的層級仍然大部分都是白人男性居多.我們希望能透過比任何人都努力的研究,打破這層玻璃天花板.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