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礁養魚(圖)

作者:劉興欽/口述 林少雯/記錄整理 發表:2009-11-01 21: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劉興欽/圖

從前,漁民們捕魚,用的都是最環保的方法。臺灣溪流多,處處都有豐富的漁產,以捕魚為業的人家,維持一家生活的溫飽是沒有問題的。

早年有一種很簡便和自然的捉魚方法,將溪河當成是自家的養魚場,這種捉魚方法,只需要搬石頭在溪流中,圍出一處處漁場,就能從容的捉魚。溪流中多的是大小石頭,一切都是就地取材,不必花錢。

漁民們在溪流中搬取大約跟人頭一般大小的石頭堆在水中,製造魚礁,讓魚兒自己游過來以石頭孔隙為躲藏的地點,魚兒覺得礁石中很安全,魚群就會愈聚愈多,甚至在裡面產卵繁殖後代。漁民只要在石礁旁邊將魚網圍起來,用石頭將網的底部壓住,讓網不會移動,就成了一處天然養魚場。

等到這個養魚場可以收成時,只要將原先堆放的石頭搬開,放到魚網外面,就可以製造另一處漁礁繼續養魚。而原先的漁場,將魚網收起,漁蝦滿滿,絲毫不費力氣,就有了大豐收。

當年,漁民們都很有生態觀念,小魚小蝦都會放生,讓它們繼續長大,等下次再來捕捉,這樣才能有永遠捉不完的漁蝦。

劉興欽老師覺得這種捕魚的方法既天然又環保,可惜現代的河川污染嚴重,想以石礁養魚卻已經無魚可養,所以他為這種已無用武之地的方法,寫下一首懷念的打油詩:

石堆四周布下網,

魚蝦像是自己養;

搬出石頭往外堆,

又是一處養魚場。

不過溪河這種石礁養魚方式,卻沒有因此沒落,反而應用在別處,繼續發揚光大,像水庫或沒有污染的水潭都有人應用,目前用得最多的是海洋。在海底放置人工魚礁,已成為世界性的做法。

沉在海底的魚礁,可改變海流、潮汐和波浪,並使上下水域間的水相互混合,形成漩渦,讓海底涵富營養的鹽類得到自然的攪拌,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和孳生。

而且魚礁除了能讓魚和貝類躲藏之外,面積廣大的礁體,表面上會逐漸附生許多的藻類,還有腔腸、海綿、軟體以及其他無脊椎動物,這些都是魚兒愛吃的食物,自然吸引成群的魚來覓食和聚集,礁石間的孔隙也成了魚類最佳的庇護場所。

河川和溪流的魚礁不見了,海底的魚礁卻增加了,為了維護生態,這畢竟是一種好的現象,但是最盼望的還是有朝一日,臺灣的溪流可以回覆清澈,漁夫能重新放置魚礁,讓這種環保的捕魚方法重現。


来源:人間福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