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和典故

作者:季欣 發表:2009-12-11 16: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成語有一個特點,即它們大多數有出處,或是源自歷史故事和傳說,或是出自歷史人物的話語和詩句,這就是典故。有很多成語,不知其典故也無礙,從字面上就能看明白它的意思;但也有一些成語,必須瞭解其背後的典故,才能懂得它的含義,並正確地加以運用。

"大材小用"就屬於上述第一種類型。這句成語人們常放在嘴邊,是直話直說,意思毋須解釋都能明白的,有些人甚至並不知道它還有典故。"大材小用"出自陸游的詩句:"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

有一些成語的整體含義已為人熟知,但其中個別詞語卻不大容易理解,這就要從相關的典故中去找答案。比如"天真爛漫",常被用來表示少年兒童的純真,其中"爛漫"就是一個需要加以辨識的詞。"爛漫",也寫作"爛熳"或"爛縵",常用來描繪花草的絢麗或茂盛,也可以形容人的性情。杜甫有"主人情爛熳,持答翠琅玕"的詩句,宋代蘇舜卿也寫過"得書所賦詩,爛漫感懷抱"。在上面兩詩中,爛漫 ( 或爛熳 ) 都用來指人,是"熱情"和"真誠"的意思。"天真爛漫"作為四個字一體的成語,則是源自元代夏文彥對鄭思肖所畫墨蘭的評價。鄭思肖是畫蘭的高手,筆下的墨蘭純潔自然,夏文彥將畫作的這一特點總結為"天真爛漫,超出物表"。"天真爛漫"後來變為成語,用來指人,表示人性的自然和率真,沒有矯揉造作。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成語雖依典故而立,卻不拘泥於典故,其含義可以和典故原來的寓意不盡相同,甚至完全不一樣。

成語"朝三暮四"出自《莊子.齊物論》中的一段話:"狙公賦芧,曰‘朝三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這是一則寓言,說的是有一人用橡實餵猴,開始說早上給三顆,晚上給四顆,猴子嫌少不高興,那人改口說,那就早四顆晚三顆,猴子以為多得了橡子而轉怒為喜。

莊子的這則寓言旨在告訴人們,有些事表面上有變化,實質卻沒有變。後人也有藉此寓言,告誡人們不要受人花言巧語的愚弄。然而如今"朝三暮四"作為成語使用,其含義已經變了,它被用來比喻做事拿不定主意或反覆無常。

 "難兄難弟"常用來指兩人同處困境,或彼此曾經共患難,還可以用作諷刺,意思是說兩人都不好。拿這一成語的含義和其原來的典故作比較,就會發現二者的差異很大。

"難兄難弟"一語出自南北朝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德行》中的一段話:"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這段文字說的是,東漢人陳寔(太丘),有兩個兒子元方和季方,父子三人都很有才學,也同為當時的名士。元方的兒子長文和季方的兒子孝先,常在一起比較和評論他們父親的功德,為此爭論不休,誰也不能說服誰,於是就去找祖父做評判。

陳寔回答是,二人父親的道德和才學都很好,難分高低。

此外,也有人認為"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二人父親的功德都很高,旁人很難與他們兩人比肩。

無論依據哪一種解釋,在原來的典故中,"難"都是"不容易做到"的意思,而在如今使用的成語"難兄難弟"中,"難"卻是"災難"和"不幸"的意思,二者在普通話中的發音都是不一樣的。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反而不能為典故牽著鼻子走。

所有的成語都是約定俗成的,經過長期使用,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寓意和適用環境,如果死扣其原始的典故,就解釋不清楚了。


来源:世界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