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制的馬克思 (一)

——鮮為人知的馬克思之一

作者:真言 發表:2010-05-24 11:5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寫在前面的話

共產主義的興衰構成了二十世紀最觸目驚心的一頁,而這段歷史顯然又是與馬克思個人的名字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雖說是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創立了共產主義思想,但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則公認是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誕生後,馬克思和他的信徒們依此組建了共產黨,由此開啟了歷經興衰起落,至今已奄奄一息的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可見,馬克思與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黨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正因為如此,研究馬克思乃是研究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黨,研究整個共產主義歷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瞭解和弄懂了馬克思也就掌握了一把解讀共產主義運動的鑰匙。

然而一直以來,在共產黨當權的各個國家,馬克思無一例外地都被刻意美化成了一尊完美無瑕,供人們頂禮膜拜的神,而其真實的形象則鮮為人知。即便到今天,這個精心營造的神話仍被許多人信以為真。在他們看來,儘管斯大林、毛澤東幹了不少壞事,但馬克思還是偉大的。這也是他們不能從根本上認清共產黨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真實的馬克思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是否真的像黨文化所宣傳的那樣完美無瑕?還是讓我們來看看事實吧。

專制的馬克思
——鮮為人知的馬克思之一

馬克思把世界當成了他的領地。
——威廉•布蘭察德


在位於歐洲中部的摩澤爾河谷的一端,坐落著德國最古老的城市特利爾。這座小城不但歷史悠久,而且風景秀麗,以盛產葡萄聞名世界。

1818年5月5日,當地法律顧問亨利希•馬克思迎來了自己的第三個孩子,他就是後來被稱為共產主義創始人的卡爾•馬克思。

美國學者威廉•布蘭察德教授以研究「革命者」的心理著稱,對馬克思的個性有相當精闢的分析,他認為「馬克思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支配性的個性。」(1)換句話說,馬克思是個性格很專制的人。事實確乎如此。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支配人和事物的慾望,這種慾望就是控制欲。如同對食物和性的慾望一樣,控制欲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是為了滿足人類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在人類生存和繁衍的長期過程中形成的。事實上,我們隨時都在用各種方式滿足著自己的控制欲。每個人都希望控制更多的東西,因為這種控制能力會給生存和繁衍帶來更大的優勢。

至於人們想要控制的對象,則是形形色色的,既包括人類社會,也包括自然界;可以是現實的物質世界,也可以是虛幻的精神世界;不僅存在於個人,而且存在於群體,包括國家、民族、種族;不但涉及政治,還涉及軍事、經濟、文化。控制的層次也各不相同,大則一個國家,一個公司,小則一個家庭,一個人,甚至只針對自己。

控制欲雖然人人都有,但這種慾望的大小強弱在不同個體的身上卻有著明顯的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往往從童年起就開始顯露出來了。馬克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馬克思的父母一共生了九個孩子,除了馬克思,最終只活下來三個,一個是馬克思的姐姐,另外兩個是他的妹妹。據英語世界著名的馬克思研究者戴維•麥克萊倫先生介紹,關於馬克思孩童時代的情況人們所知甚少,其中大部分來自他的這些姐妹們。正是她們曾告訴馬克思的小女兒愛琳娜,童年時的馬克思是「令姐妹們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著把她們當作他的馬從特利爾的馬庫斯山坡上‘驅趕’下來。更壞的是,他堅持讓姐妹們吃他用骯髒的生麵團做成的而用更髒的手拿著的‘蛋糕’。她們毫無怨言地忍受著‘驅趕’、吃‘蛋糕’,因為卡爾將會講故事來酬勞她們的順從」。(2)

來自姐妹們的這個共同印象表明,馬克思從童年起就是一個性格專制,愛控制人的人——無論是把自己的姐妹當做馬來「驅趕」,堅持讓她們吃自己用髒兮兮的生麵團做成的和用更髒的手拿著的「蛋糕」,還是被她們稱作「暴君」,都生動地說明瞭這一點。當然,由於年紀小,生活的圈子僅僅侷限在家庭,馬克思那時的控制欲還缺乏廣闊的表現空間,只能顯露在他與姐妹們的關係中。儘管如此,它卻構成了馬克思個性發展的源頭之一。

跨入青春期後,因為內心世界的日漸豐富和社會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馬克思的控制欲也隨之變得日趨明顯和強烈。這在他大學時代創作的《海上船夫歌》中表現得相當顯眼。詩中寫道:

你們盡可戲耍,盡可喧鬧,
盡可在我船邊洶湧咆哮,
你們必須把船兒載向目標,
你們要順從地為我效勞。

------- -------

我擊打你們的脊背,
我壓倒你們的狂嘯,
我的努力定會成功,
我終將制服腳下的巨濤。

隨後你們就波平如鏡,
映照藍天和白雲,
你們就會約束自己的波浪,
保護我免遭厄運。(3)

詩中的「你們」指大海,象徵著馬克思面對的現實世界,而「我」則指船夫,實際也是馬克思的自況。馬克思在詩中表達的意思很明顯:現實世界像大海一樣,經常「洶湧咆哮」,「暴跳如雷」,充滿了恐怖和凶險。在「我還十分幼小」的時候,它的「波濤」就吞嚥了「我的小兄弟」。不過這絲毫沒有嚇倒「我」。「我」不但要為死去的兄弟復仇,而且要「擊打」大海的「脊背」,「壓倒」大海的「狂嘯」,總之,「我終將制服腳下的巨濤」,讓大海「把船兒載向目標」,「順從地為我效勞」。可見,馬克思此時想要控制的對象已經遠遠超出童年的範圍了。


馬克思共有3個女兒,小女兒叫愛琳娜。馬克思一度曾對她與男友的交往進行過相當粗暴的干涉。這件事足以表明,馬克思對待兒女並不像他的崇拜者們描繪得那麼開明,也有專制的一面,在這一點上他的控制欲也是顯而易見的。

據戴維•麥克萊倫在《馬克思傳》中記述,愛琳娜曾深深依戀著法國新聞記者普羅斯比爾•奧利維耶•利沙加勒。此人是巴黎公社的一名活躍成員,曾單獨一人保衛了最後一道需要守住的街壘,但他不擁護任何一個政治思想派別,在思想上有著明顯的個人主義傾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馬克思不喜歡愛琳娜和他結合,拒絕提到任何「訂婚」的事。

更出格的是,在愛琳娜和利沙加勒訂婚後,馬克思竟然禁止女兒見自己的未婚夫。愛琳娜不敢公開反抗,只好哀求馬克思:「我想知道,親愛的摩爾,我什麼時候才可以再見到他。見不到他,這是多麼痛苦。我一直在盡我最大的努力忍耐,但非常困難。我感到我不能再支持多久了。——我不期盼你說他能夠到這裡來——我甚至不應該奢望,但我不能偶爾和他一起散會步嗎?你讓我和吳亭,和弗蘭克爾一起出去,為什麼不能和他?而且看到我們在一起,沒有人會驚奇,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我們訂婚了……

「當我在布賴頓病得非常厲害的時候(在我一天暈倒兩三次的那一週裡),他來看我,每次都讓我更堅強、更快樂,也更能擔當起我肩膀上的沈重負擔。我這麼長時間沒有見到他了。儘管我盡了所有的努力去快樂起來,可是我開始感到如此地悲苦。我可能(活不了)更長時間了。——相信我,親愛的摩爾,如果我偶爾可以見到他,這對我將比安德森夫人開的所有的藥方加在一起都更有益處——由於經歷過,我知道。」(4)

顯然,一個真正開明的父親,即使對女兒的戀愛和婚事有不同的看法,也決不會如此粗暴行事。只有典型的專制家長才會幹出這種蠻橫無理的事。

(未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