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被踢出支柱產業之後

作者:宋堯 發表:2010-10-21 15: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濃厚的行政色彩,是分析人士給「9.29」樓市調控貼上的標籤。

使出了首套首付三成,限購令等武器的調控,並沒有被資本市場所認可,房地產股的持續走高明白無誤地給出了金融市場的態度——房地產市場「利空出盡」。

這與五個月前「國十條」出臺時所收穫的評價截然不同。在許多分析人士的眼中,那是「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而9月份被人視為「不惜一切代價打壓房價」的新政,只不過是延續了上次調控的餘威而已。

然而在調控吸引了大多數目光的同時,一條消息卻隱而不發,10月18日,在中國政府網刊登的《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文件中,列舉的支柱產業中已經沒有了房地產業。

對於實際上支撐起了中國經濟的重要產業,這有太多的象徵意義。正如更多人擔心的是,如果「史上最嚴厲」的房產調控不能起到效果會怎樣,房地產市場會不會重現五年前那種一年一調但卻一年一漲的局面?

在2005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解決房地產投資規模和價格上升幅度過大的問題,被作為加強宏觀調控的一個突出任務,並在隨後兩年的常委會上屢次提及。但直到2008年,房地產價格飆升的氣焰才被暫時打壓下去,當年房地產市場跌進冰點。

很遺憾的是,當年次貸危機席捲全球致使各國經濟陷入困頓,房地產重新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由此便有了2009年初開始的那波「房價補漲潮」,至今還有不少人在為錯過了那波購房時機而懊悔——對於很多收入有限的人而言,那可能是他們在最近幾年購置房產的最後機會。

五個月前,「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恰恰是在2009年的樓市瘋狂反撲之後誕生的。房價的高企已經在事實上破滅了許多人置業的希望,希望的破滅總是後果嚴重,在中國尤甚。但即便在當時,也並沒有多少人真的認為房價會就此停止上漲,多數人只是充滿疑惑地觀察著這個市場。這份疑惑,卻正是決策者所希望的,它是保留住微弱希望的土壤。

因此,當八九月間樓市再次出現反彈的跡象時,新政的推出是幾乎注定的,而且幾乎可以被稱為「史上最迅速」的調控政策。一反以往調控慢半拍,總是等房價上漲幅度已經引發憤怒的聲討之後才著手不同。在8月份剛剛出現樓市復甦苗頭,9月份數據還未對外公布之前,「9.29」樓市調控便凌空而降,而此前一週,不少分析者還稱「短期內不會有政策出臺」。

迅猛,用這個詞來形容「9.29」再合適不過了。搶在十一之前的是速度,被人標上「行政色彩」標籤的則是因為它的剛猛,其內容已經超出了「史上最嚴厲」的國十條。

但正如全國工商聯住宅產業商會會長聶梅生所言,過多的人在將目光投向「房價」之時,卻忽視了四月份以來房地產調控更深層次的內容。

保障房建設力度在擴大,房產稅的開徵準備工作已經接近尾聲,縱然這些措施在短期內對於打壓房價效果微乎其微,卻是調整房地產產業結構的關鍵所在。

部委間的配合也在增加,在早幾年,人民銀行會單獨發布諸如「建議取消商品房預售政策」的報告,而現在,國土部、住建部有關「屯房、屯地」的黑名單制度卻開始共享,住建部與統計局間對包括空置率在內的各項房地產數據的統計也在加強合作。以上種種都在說明,在短期政策越來越嚴厲的同時,有關房地產業整治的長效機制的建設也在加速。而從長遠來說,現有不被外界所看好的「行政色彩」濃厚的短期調控,其用意不在於就此打壓住房價,而在為長效機制的出臺爭取到時間與空間。

短期內,地產股會漲,樓市會波動,一如四月份「國十條」剛出臺時那樣,但再過五個月呢?等到明年春季到來,市場重啟,那時候房地產稅準備的怎樣?保障房能有多少供應?在費盡心機爭取時間與空間之後,那些長效機制真能如預期的一樣登臺亮相嗎?如果沒有,那「史上最嚴厲」與「史上最迅猛」的記錄是否又將被打破?決策層又還有什麼辦法去打破這些記錄呢?

一切靜待,五月之後。

来源:經濟觀察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