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竹雕如意(組圖)

發表:2010-11-07 23: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如意」原屬佛教詞彙,譯自印度梵語「阿娜律」,是一種柄端為心形的手柄。佛教法師講經時經常手持如意,將經文記在上面,以免遺忘。然而更廣泛地為人們所認同的如意起源,其實是古有雅稱「不求人」的搔背工具——「痒痒撓」。後來,因為它寓意吉祥,造型小巧可愛,實用功能退化,逐漸向純粹的陳設珍玩和禮物饋贈演化。

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以清代為多,康熙年間,如意成為皇宮裡皇上、后妃之玩物,甚至與皇帝「如影隨形」。因此,如意逐漸成為上層社會人物權力和財富的象徵,也成為民間的廳堂陳設和文房玩物,以示吉祥、順心。有詩句「椒戚都趨珠寶市,一時如意價連城」,表明人們對如意的器重。

如意製作至清代,工藝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常見材質有金、銀、玉、角、牙、翡翠、瑪瑙、銅、竹、木等。由於竹雕如意取竹之氣節清高之意,又常借竹的自然形態構思設計,巧奪天工,故倍受推崇。

竹根雕梅花如意(長38.2厘米,如意首寬8.7厘米,下圖),呈棕色,包漿自然。作者借用竹根彎曲自然的形狀,以圓雕、鏤刻、高浮雕等多種技法刻成。一枝曲莖為如意柄,柄把上疤結深邃逼真,淑朵花枝盤莖而攀附,如意首花枝盤繞,花朵綻放,如同繡球,且造型優美,雕工卓爾不凡,線條彎曲巧致,渾然天成。

竹刻雲芝首如意(長46厘米,如意首寬4.7厘米,上圖),呈琥珀色,葆光瑩潤。如意用兩節竹片製成,其身纖薄輕盈,如意手為竹節橫彎反轉而成,首面平凸,並陰線淺浮雕如意紋,柄中陰刻行書及款識。整件如意造型古拙,做工簡潔奇巧,雅中透出精妙,十分耐賞。

上述兩件竹雕如意經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中國文物鑑定著名專家劉靜鑑定,分別為清代早期竹根如意中的精品和清代中前期竹刻如意中的傑作。

来源:新民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