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給《三字經》取「精華」去「糟粕」

作者:秋風 發表:2011-01-10 04: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三字經》這樣的精華並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自負地遴選、確定、告訴世人的。他們是在漫長的時間過程中,由無數父母、孩子、老師自發地選擇出來的。

山東省教育廳近日要求各地加強對傳統文化等專題教育內容的管理,遵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認真甄別和篩選優秀傳統文化,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

近年來,傳統文化出現了微弱的復甦跡象,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有家長、老師讓孩子讀經,背誦《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蒙學教材。從教育內容多樣化、中國文化重建這兩個角度,這些努力都是可取的。

這時候,山東省教育廳卻開始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對人們的努力進行限制。這個原則人們十分熟悉,看上去也很正確。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前提是有人來取,有人來去,對於這樣的事業,我有兩個疑問:誰有能力來「取」和「去」?

法官之所以有能力判斷案件雙方的是非曲直,是因為他站在當事人之外。一個人或機構宣稱自己能夠對傳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就一定意味著,他相信自己可以站在傳統之外,不,應該說是在傳統之上。自己高於傳統,自己不受傳統束縛。其實,這兩者緊密相關,總之,自己跟傳統無關,因而完全可以對傳統中什麼是精華、什麼是糟粕,進行理性的權衡、判斷。

第二個疑問是:即便這世間真有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相信,自己具有這個取、去的能力,那麼,他將按照什麼樣的標準進行取、去?他當然說,會按照正確的標準。問題是,他心目中的正確標準果然就是正確的標準嗎?對他來說正確的標準,對於別人來說就是正確的嗎?顯然未必。畢竟,對於什麼是精華,什麼是糟粕,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看法。假如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相信自己是按照正確的標準選擇的,那他必然假定了,他就是正確,他就是這個世界的標準。

揆之於歷史,在人們可記憶的歲月中,對於傳統,似乎都是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很顯然,採取這一原則的主事者相信,歷史已經終結了,傳統已經死亡了。因而,自己已站在傳統之外、傳統之上,可以像觀賞博物館中的展品一樣,挑挑揀揀。

而他挑揀的標準,其實不過是自己的標準。這個時候,也無所謂標準了,因為,他不在傳統之中,也就根本沒有價值可言。他的唯一價值就是自身當下的需要。自身需要某個東西,就是精華,不需要的東西當然就是糟粕。

由操著這樣的標準的人一路挑挑揀揀下來,最後,傳統幾乎都被糟粕了一遍,奄奄一息了。這就是看上去無比正確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實際效果。歸根到底,這一原則背後隱含著理性的致命自負和權力的致命自負。

其實,《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蒙學教材成為經典,被人們廣泛傳誦,已經證明了,他們就是精華。當然,這樣的精華並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自負地遴選、確定、告訴世人的。他們是在漫長的時間過程中,由無數父母、孩子、老師自發地選擇出來的。

沒有比這個漫長時間過程中的自發選擇更明智的了。從時間選擇出來的這些蒙學教材中間挑揀精華、糟粕的人,等於宣稱自己比曾經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過的二三十億人更聰明。今天,還會有人相信,給《三字經》下禁令的是這樣的人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新京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