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有罪嗎?(組圖)

發表:2011-10-19 13: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iPod滿10歲了!你見過、或者,用過她的前輩隨身聽嗎?iPod今年10月就滿10歲了。

有數字顯示,iPod總銷量迄今已經超過三億。頭上頂著、耳朵裡堵著耳機,成為今日社會、文化的一個縮影。而這個現像在年輕人中更為明顯。

藉著給iPod過生日的機會,BBC的同行反思,iPod是逃避外部世界的枯燥、欣賞美好音樂的出路?還是在人與人之間樹起屏障、讓我們更反社會呢?你知道用iPod的禮儀禮貌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

「心情藥品」

聽起來像科幻。地球上,一半的人安上「插銷」、接通「電源」,立馬被轉移到另一個宇宙空間去逍遙了!

在倫敦常坐公交車的人大概都曾見識過。車廂內,一大半的人耳朵裡堵著小白球、脖子上繞著白電線; 私家車裡,孩子們也都戴著耳機聽自己的音樂。


球星亨利耳機位置的潛台詞是,「你可以和我說話」。

曾幾何時,球隊到客場去比賽,坐在大巴裡,球員們打撲克、醞釀切磋、增進感情。現在,一隊球員走出大巴,個個頭頂大耳機,彷彿整段旅程都沉醉在個人天地。玩遊戲?看視頻?聽歌兒?

許多人跑步、騎自行車、甚至游泳的時候都帶著耳機。

當然了,「個人音響」已經存在三十多年了,還記得索尼的隨身聽嗎?但是,iPod,卻把個人音響推到了前輩們無法想像的制高點。

2001年10月,蘋果公司的第一枚iPod正式亮相,承諾讓你「口袋裡能裝進1000首歌曲」。迄今,iPod總銷量已經超過三億!

2005年,美國總統布希被曝擁有iPod,媒體一片大嘩。現在,iPod觸角無處不在,這類曝料頂多也就能讓人聳聳肩。


《聲音移動:iPod文化和城市體驗》一書的作者、英國教授邁克·布爾(M Bull)說,到2007年,西方國家城市居民中,超過一半都有iPod或者MP3播放器。

iPod突破了隨身聽是反建制年輕人專利的限制,受到大人小孩兒的一致喜愛。布爾教授說,研究顯示,買了MP3,人們聽音樂的時間比以前就會增加一倍。

舊金山的cultofmac.com網站主編李安德·卡尼(L Kahney)認為,iPod給人們提供了擺脫現實世界單調、枯燥的機會,豐富了生活。沒有任何東西能像音樂一樣改善心情,「iPod是心情藥品」。

「耳機一代」

德國人安德烈·帕沃爾(A Pavel)應該算是耳機文化之父,他在1970年代就發明瞭隨身聽,初衷是讓音樂擺脫音響的制約。但是,他第一次戴上耳機,經歷的卻是一種「超脫感」。「如同一個夢。音樂和周邊的環境融合在一起。音樂附身於現實,生活彷彿成了電影。」

帕沃爾回憶說,當年,他想一邊走、一邊聽音樂,引起了別人的嘲諷。索尼營銷部告訴他,隨身聽造價昂貴,不會有市場。 但是,索尼後來研製了自己的隨身聽。2003年,打了23年官司之後,索尼總算和帕沃爾在庭外私了。

耳機無處不在,已然成為一種特定文化的縮寫。通常,「耳機一代」指的是那些被寵壞了、自私、缺乏文明價值觀的群體。

2007年,伊朗扣留了幾名英國海軍水手,其中一個叫阿瑟的水手說,伊朗人拿走了他的iPod,他「像小孩兒一樣痛哭流涕」。英國報紙說,阿瑟是「國家的羞辱」。

同年,一名年輕的穆斯林女郎出任陪審員,被發現在法庭審案過程中偷聽iPod,耳機藏在頭巾下面。不用說,她也立刻被趕出了陪審團。

人間屏障?

 
許多人戴上耳機就是為了不願被別人干擾

但是,人們最擔心的是,iPod是否會導致使用者「反社會」?這並不僅僅指的是漏風的耳機傳出嘰嘰喳喳的噪音,而是耳機在人與人之間拉起的屏障。

《每日電訊報》的專欄作家布蘭妮·戈登(B Gordon)說,年輕人成長過程中老是插著iPod、不理會周圍的環境。 她寫道,我不會找那些耳朵裡掛著白線的人問路。白線就好像商店掛上了「關門」的大牌子。

布爾教授的採訪經歷證實了這一點。許多iPod用戶告訴他,討厭別人和自己說話、干擾自己欣賞音樂。

因此,iPod也造成一個行為雷區。比如說,走進商店,是否應該把耳機摘下來和售貨員說話呢?需要把兩個耳機都摘下來嗎?摘一個行不行?一個都不摘、把音量調低行不行?

英國權威禮儀機構的專家懷斯女士(L Wyse)認為,必須把兩個耳機都摘下來。「如果連耳機懶得摘,等於瞧不起售貨員。半戴半摘,也有點像三心二意,好像提醒人們,我馬上就要把耳朵堵上了。」

但是,考慮到現在公共場所的個人空間已經成為戰場,懷斯也承認,iPod是抵禦更惡劣的公共惡習----手機噪音----的有力工具。「坐火車,有iPod很好。否則,無法躲避別人拿著手機大聲交談。」

有得必有失?


MP3的潮流勢不可擋

心理醫師奧利弗·詹姆斯認為,不願摘下耳機來表明一個人「沉醉於霧化的自我世界」。

但是,布爾教授卻認為,iPod更符合現代人的習慣或者心儀的生活方式。他說,人們原來坐火車也不和旁邊的人說話,那時候可能會舉起報紙擋著臉。iPod不過是讓這個現象看上去更加突出而已。

他認為,「公共場所可能是一個很孤獨的空間,音樂可以溫暖人心。」

問題是,你個人溫暖了,也感覺安全了(雖然帶著耳機你也聽不見壞人朝你走過來),公共場所卻成為一個社會交往更少、更冷的空間。

帕沃爾說,當年發明隨身聽的初衷根本不是讓人與外部世界隔離。他回憶說,他曾經考慮過安裝一個不錄音的麥克風,這樣,聽音樂的人仍然可以聽得到外部世界的動靜;另外,他還設計過隨身聽有四個輸出裝置,幾個朋友可以一起聽。

帕沃爾認為,最後,「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時候,我們需要隱私、需要逃避,有時候,我們願意和身邊的人交流。

(堵上耳機)「確實有點孤獨,但是,我坐公車時,可能根本不願意和人說話,就是想欣賞音樂。」

原標題:英倫隨筆:iPod有罪嗎?

来源:BBC英倫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