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絲綢服飾之二:古代官服(組圖)

發表:2012-01-05 14: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絲綢自產生以來,主要用於製衣,被面等日用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皇帝的龍袍,各級官員的官服,演劇用的戲服和產生於民國年代的旗袍。由於絲綢的產量較少,一般只有官員,貴族家族等才能享用綾羅綢緞,一般平民則只能穿著素色的麻布粗衣,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後來在一些絲綢高產區,如江浙地區,也有富裕的平民和商人開始穿著絲綢服飾。所以,本章所說的官服基本都是絲綢製品。

傳統上,中國古代服飾是政治的一部分,它既是個人身份的標誌,也是權位的象徵,代表個人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古代政府對所有人都有規定的服色,尤其從天子、諸侯至百官,從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等,都有詳細規定。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服飾制度是古代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是建立政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古代官員服裝,依穿著場合,主要可分為禮服、朝服、常服等幾類。

古代官服


盤金繡獅子方補 年代:清(圖:中國絲綢博物館)
尺寸:28 x 28厘米

補服是一種飾有官位品級徽識的官服,或稱補袍。這套方補是用於縫綴在官服的前胸和後背上的,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補子,才稱補服。

補子的外形一般有方補與圓補兩種,前胸補在清代時對開。

補子的圖案主要有飛禽和走獸兩種,有時也有按節令紋樣組合的,稱為應景補。明代,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 、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清代,文官:一品鶴、二品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補子的工藝主要有:①絲織補子,即有用金線織的和彩色絲線織的;②刺繡補子,用金線和彩色絲線刺繡而成,有盤金繡、平繡、納紗繡;③緙絲補子,用彩線或金線根據圖案需要緙織而成。

該件為盤金繡的武官二品補子。

商周時期的衣服,有長及足部的長袍,也有分為兩截的上衣下裳。衣一般以對襟為主,也有偏衽的式樣,窄袖、緊口、領子緣有寬邊。裳是一種長齊小腿的裙子,腰間束帶,腹前懸掛一塊長方形的「黼黻」。當時沒有褲子,只在小腿上纏繞裹腿。冬天要加穿各種獸皮製成的皮裘。貴族們的禮服是狐皮裘袍,特別是白狐袍。為顯示禮儀,還在毛裘外面罩上絲織的錦衣,叫作「裼」。有時在裼衣上還可以再加上一層外衣,叫作正服,這是在重大禮儀中穿的禮服外衣。

西周禮儀制度確定了各個等級的不同服裝式樣,而且不同禮儀要穿著不同的服飾。帝王的服裝花紋共分成12種,只有在天子的服裝上才會全部出現。諸侯們只能使用龍以下的紋樣,士用藻紋與火紋。大夫的服裝上可加上粉米紋。

秦代廢除了原有的六種冕服,僅留下一種黑色的玄冕供祭祀時使用。秦始皇在位時規定官員三品以上穿綠袍、深衣,庶人白袍,多以絹製作。

西漢各級官員的官服一年到頭都是黑色的長袍,官職的不同則用冠帽和綬帶來加以區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服基本上沿襲漢代的式樣。


明代官吏補服

隋唐時期帝王官員禮服制度有了重大改變,形成了十分完備且等級森嚴的體系。

隋朝改革了北周的冕服形式後將它定型,隋代末年,隋煬帝又下令用顏色來區分官員和平民的衣著,限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員分別用紅、綠兩色,小吏們用青色,平民用白色,屠夫商人只許穿黑色衣服,士兵穿黃袍。

唐代繼承了隋代的冕服定制。規定了群臣的禮服有10種,只在盛大的典禮中穿。在其它的日子裡,皇帝百官都另外穿統一規定的朝服、公服及常服。朝服,是朝見時穿的服裝,只限七品以上的官員穿用。公服又叫省服,它與朝服基本相同,但更為簡便一些。常服是一種圓領窄袖,左右開衩的長袍。

唐朝官服也分顏色: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緋袍;六品以下綠袍。官吏有職務高而品級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這種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廢除,宋代的官服仍分為祭服、朝服和常服三種。祭服維持唐代的式樣,但各種等級略有降低。宋初,朝服的式樣仍與唐代朝服相同,僅將進賢冠的梁數做了改變,由二梁開始,直至五梁。後,宋神宗廢除了隋唐以來依照官員品級確定冠綬的規定,改由官員職位決定服飾,共分為七等冠綬。從宋代開始,官員穿朝服,必定在脖子上套一個上圓下方的飾物,叫作方心圓領。宋代的常服繼承了唐代的衣式,並和唐代一樣,常服靠顏色來區別品級。

元代在唐宋官服式樣的基礎上確定了和它們大致相似的冕服、朝服、公服。

明朝官員的服飾制度完備而繁縟。帝王服裝上增加了團龍紋,這是明代才開始形成的禮儀制度。龍紋成了帝王的專用徽記。明代給每級官員都設計了一種動物圖案作標誌,把它繡在兩塊正方形的綿緞上,官員常服的前胸後背各綴一塊,這種就是補子,這種官服就叫補服。文武百官的朝服都沿襲唐宋朝服的式樣,外穿紅羅上衣、下裳和蔽膝,內穿白紗單衣,足登白襪黑履,腰束革帶和佩綬,頭戴有梁冠。官員的等級通過冠的梁數和綬帶的不同紋飾表示。明代官員們在重大朝會的場合要穿公服。公服由展腳硬幞頭和盤領寬袖長袍組成。袍服的顏色根據官品而定。

清代官服廢除了服色制度,只在帽頂及補服上分別品級,服飾顏色不論職位高低原則上都是藍色,只在慶典時可用絳色;外褂在平時都是紅青色,素服時,改用黑色。

清朝官服突出了滿族的民族特色,徹底改變了延續幾千年的漢族官服面貌。這些服式的滿族特色突出表現在袍褂和長褲上。滿族袍褂是最主要的禮服,它與漢族袍服明顯不同,上身緊窄貼身,袖子較細瘦,下身的前後左右開衩,這也是有等級限制的。皇室袍子開四衩,官員百姓的袍褂只許在前後開兩衩。袍子均為圓領,右衽。皇帝的禮服袍子用明黃色,繡有龍紋。官員和命婦們穿繡有蟒紋的袍子。在袍服外面加穿外褂,也是滿族服裝的一大特徵。外褂比袍子短,一般是對襟、圓領、袖子較寬鬆,袖口平齊。馬褂是一種非常短小的外褂,長不及腰,袖子不過肘部。對襟馬褂也經常被當作宮中禮服穿用。黃色的馬褂最為尊貴。與馬褂相近的還有馬甲,這也是由騎射生活決定的衣服式樣。馬甲沒有袖子,主要貼穿,用以保暖,後來逐漸成了外衣。

中國的絲綢服飾之一:龍袍(組圖)

来源:中國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