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鐵骨」離奇死 牽中共新一輪博弈(圖)

發表:2012-06-22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7月1日是胡錦濤前來香港參加回歸週年慶典和為特區政府換屆主持交接儀式之際,有海外媒體報導,周永康要借李旺陽事件讓胡錦濤在7.1來港時難堪。(網路圖片)
 
【看中國記者楊浩綜合報導】湖南「六四鐵骨」李旺陽的離世,讓香港這個彈丸民主之地成了中國良心的最後防線。繼6月10日2萬5千香港人大遊行為李旺陽要公正後,目前,全球正在聯署10萬人簽名要求徹查李旺陽死因,向北京政府施壓,同時準備7.1香港大遊行。就在此時,中宣部傳達「禁言令」,要求對李旺陽死亡事件及境外反應,大陸媒體一律不得採訪及報導;而7.1正是特區政府換屆,胡錦濤來港主持交接儀式之際,有海外媒體報導,周永康要借李旺陽事件讓胡錦濤在7.1來港時難堪。為此,有識之士指出,北京高層內部博弈已陷入死局,胡溫只有拋棄中共的種種包袱,中國才會出現生機。
 
溫家寶回擊中宣部「禁言令」
 
就在香港民眾為李旺陽之死尋求真相之際,近日,北京新聞出版署放出消息,中共中央宣傳部傳達「禁言令」,要求各級新聞單位從6月15日開始,突出宣傳中共在過去10年的「偉大成績」,同時不得擅自報導負面新聞、不得跨省跨地區採訪。
 
在此敏感時期,南方報系成為了當局重點看管對象。工作人員被告知,「如果被當地宣傳部門發現有人跨省採訪新聞,一律吊銷記者證件,影響極壞的情況,報社領導要向宣傳主管部門辭職」。
 
中宣部同時要求,對湖南邵陽李旺陽死亡事件及境外反應,中國大陸媒體一律不得採訪、不作報導、不評論,不准轉載境外媒體的相關信息。
 
日前,溫家寶在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會上再次向新聞界呼籲,要發揮網路新媒體在瞭解民情、匯聚民智中的積極作用。溫強調,領導者應有聽取和包容不同意見的雅量,不要輕易把不同意見說成噪音、雜音。
 
分析人士認為,溫家寶此舉是與江派李長春、劉雲山等人唱反調,也是對政治對手的抨擊,似乎是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向百姓澄清不與政治倒退同流合污。
 
港官員:周永康要讓胡錦濤難堪
 
海外中文博訊新聞網17日引用香港的消息來源稱,薄熙來要復辟文革,甚至要對習近平進行「篡黨奪權」,讓胡錦濤警覺,對薄熙來下手,並開始反思維穩辦與政法委的角色。但這些年已經坐大為第二個黨中央的政法委卻不肯輕易放手。
 
《世界日報》報導,據香港特區首長辦公室內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高級官員稱,湖南資深八九民運人士李旺陽「被自殺」後,特首辦負責情況收集的工作組發現,有幾股力量在香港較勁,都想利用李旺陽事件向北京施壓。
 
報導稱,日前,他們發現,政法委負責調查李旺陽的人士故意拖延調查,藉機激怒香港人,原因是想香港市民在今年7月1日胡錦濤前來香港參加回歸週年慶典時,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希望通過這件事,讓胡難堪,也讓中央認識到香港存在一股「敵對勢力」,造成北京與香港的對立情緒,最終的目的則是讓北京承認政法委這些年的對敵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確保胡錦濤和諧訪港 施緩兵計
 
法廣報導,一直拒絕為李旺陽「被自殺」冤案發表看法的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16日公開為李旺陽「閉目垂頭」默哀1分鐘。自李旺陽6月6日被發現「自殺」身亡,梁振英連日來被追問對事件看法,均未有正面回應,包括6月9日曾連續11次表示「不會公開評論事件」。但到了日前中央改變口風,中聯辦副主任李剛14日帶頭指稱中央已知悉李旺陽案,又說湖南已成立專家小組徹查死因。其他人大政協及建制派人士於是紛紛急改立場,個個都說李旺陽案有可疑。
 
特首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也認為李旺陽案「有疑點」,又稱已向中央反映港人意見。
 
不過,香港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表示,這一切恐怕只是中央的緩兵之計,旨在為7.1遊行消音。顯然是為了配合中央降溫措施,為胡錦濤7.1訪港創造和諧氣氛。
 
另據中國維權網6月19日報導,基於李旺陽「被自殺」事件在海內外引起強烈迴響,湖南省的維權人士和民運人士對此案高度關注,並強烈呼籲追究李旺陽的死因。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央政法委部署,李旺陽案定性為「自殺」的結論將不會改變。湖南公安要嚴懲一些關注此案的湖南民主維權人士,會遭到判刑或勞教。
 
網路作家荊楚認為,中共內部博弈已陷入死局,胡溫只有拋棄中共的種種包袱,中國才會出現生機。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