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鼠搶同伴種子行為即自私又環保

發表:2012-08-05 13: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刺鼠有貓一般大小,號稱齧齒動物中的「綠林好漢」。當刺鼠偶然發現同伴埋藏的種子時,它會把種子挖出來,然後藏到一個新的地方。當然,這種「搶劫」的行為是自私的,但是,一項新研究發現,刺鼠的這種行為可能拯救了一種熱帶樹木免於滅絕。

巴拿馬黑棕櫚樹的種子大約有一顆櫻桃大小,並且位於生長在樹頂端的肉質果內。因此,只有像大象這麼高大的動物才更容易直接摘下它們。

當然,在過去這並不是什麼問題。1萬多年以前,一種類似大象的嵌齒像科動物生活在這裡,它們把黑棕櫚樹的果實整個吞下去,然後將種子排泄出來,種子落地、發芽,長出一棵新的樹苗。然而,數千年前,這種動物被獵殺殆盡。黑棕櫚樹本應該「隨之而去」,但是,這種樹倖存了下來。

科學家懷疑,刺鼠在這裡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當黑棕櫚樹的種子落到地上,刺鼠攫取了這些種子,並把它們埋藏起來,作為儲備食物。如果,刺鼠最後吃掉了種子,那麼就不會長出新樹。不過,如果它們忘記了這些種子,那麼種子就可能發芽。但是,研究人員還不清楚,刺鼠的食物倉庫分布是否足夠廣闊,以保證長出的黑棕櫚樹能夠獲得充足的養分。

為了找到答案,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們給589顆種子附上追蹤器,將它們放置在巴拿馬巴洛科羅拉多島的52個不同的地點。很快刺鼠就發現了這些誘餌,並立刻將種子藏到新的地方。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研究人員發現,一顆種子平均會被轉移36次,直到209天後被刺鼠吃掉,距離最初放置地點 280米。而且,一週時間內,大部分種子至少被重新埋藏一次,甚至有一些一天中會被移動兩次。通過不停地偷盜、埋藏,種子越埋越遠,而且會被埋藏在土壤肥沃、利於樹木生長的地點。

来源:搜狐科學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