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雙贏」北京一廂情願?(組圖)

發表:2012-11-30 12: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BBC中文網:中緬銅礦抗議和緬甸民主轉型


在緬甸警方鎮壓銅礦抗議時受傷的僧侶

緬甸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姬抵達北部蒙育瓦地區,同那裡抗議中緬合資銅礦擴建的民眾見面併發表了講話。

BBC緬甸語部的消息來源說,昂山素姬並未對銅礦項目本身發表任何評論,只是說願意在政府和抗議者之間進行調停。

早些時候,緬甸防暴警察驅散北部蒙育瓦地區抗議中緬合資銅礦擴建的民眾,示威者稱至少有50人受傷,其中一些人被燒傷。

據稱,警方使用了水龍和催淚瓦斯並向抗議者營地投擲了燃燒彈。

征地問題

緬甸民眾抗議中緬合資銅礦項目已經持續了三個月。

當地村民抗議銅礦擴建項目強迫征地,迫使他們遷移。

BBC東南亞事務記者海德表示,緬甸軍政府時期,強征土地是個十分嚴重的問題,而民眾抗議受到當局嚴厲壓制。

緬甸總統吳登盛上臺後,採取了各種民主改革措施,包括立法給與罷工和抗議的權利。

從去年起,針對軍政府時代強征土地行為的示威在緬甸日趨普遍。

村民的不滿

發生示威的這個銅礦是緬甸最大的銅礦,由緬甸軍方的緬甸經濟控股公司和中國萬寶礦業公司合資經營。

萬寶礦業的母公司,是總部設在北京,專門從事國防工業的北方工業集團。

中國媒體報導說,銅礦的中方公司根據緬甸當地政府要求,給了當地村民最高補償,並在附近為遷移的村民按城鎮標準建起新村。新村中有醫務室,足球場,圖書館,學校和寺廟等。

中國公司駐緬甸的高管對中國媒體說,他們在資金上從不吝嗇,也沒有插手當地搬遷。

但BBC緬甸語部對BBC中文網表示,被迫遷村民得到的只是三年的土地產出補償,而遷入的新村中並沒有可耕種土地。因此遷移的村民實際上失去了生活來源。

BBC緬甸語部說,村民抗議並非「反華」,而主要是對自身處境的擔憂。當然也有對中方公司不滿的情緒。

政治勢力干預?

參加抗議中緬銅礦項目的除了當地村民,僧侶,還有「88學生組織」等民間組織的成員。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星期四的報導稱「在純樸村民訴求的背後,有複雜的勢力推動矛盾不斷升級」。

BBC緬甸語部表示,並不存在所謂政治勢力為自己的目的推動矛盾升級。

他們說,中緬銅礦抗議行動中確實有「88學生組織」等民間組織的成員在場鼓勵村民的抗議。

不過這只是緬甸民主進程的一個必然發展。因為民眾越來越意識到表達自己的不滿是他們的權利。

緬甸的民主活動人士鼓勵這種民主意識的覺醒。

抗議者與當局的對峙行動,是長期被壓迫的緬甸民眾在剛剛結束了數十年的軍政府鐵腕統治後,考驗新獲得自由尺度的最新行動。

BBC東南亞事務記者海德也指出,這次抗議被視為新政府如何處理軍政府時期強征土地問題以及如何應付示威者的考驗性案例。

困境

緬甸吳登盛執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到了美國等西方大國的讚揚。

然而針對政府對銅礦示威者今天的鎮壓,緬甸有民主活動人士稱這顯示出緬甸政府的改革只是「表面性的」。

他們說:允許抗議的新立法被稱為是重要的改革舉措,但顯然在緬甸,抗議行動還是遭到禁止的。

緬甸政府面臨困境。他們希望盡快結束對銅礦的抗議,也不希望過分惹惱北方強大的鄰國,中國。

緬甸政府警告說,銅礦抗議行動很可能將阻嚇緬甸所急需的外國投資

但可以預料的是,隨著緬甸的民主轉型和民眾自我權利意識的覺醒,各種抗議活動會頻繁發生。

而由於中國是緬甸的投資大國,在緬甸有眾多項目,在緬甸的中資或合資項目將會遇到越來越多的類似考驗。


紐約時報中文網:緬甸鎮壓中緬銅礦抗議

曼谷——週四,緬甸對抗議者發動了自總統登盛(Thein Sein,又譯吳登盛)的平民政府掌權一年零八個月以來規模最大的鎮壓行動。數百名反對位於緬甸中部地區的中國牽頭銅礦項目擴張的佛教僧侶和村民遭到襲擊。

目擊者稱,保安部隊用的燃燒裝置導致了抗議者在這家中國公司辦公樓外搭建的營地起火,有幾十名僧人和其他抗議者受傷。該中國公司與勢力強大的緬甸軍方有合作關係。

緬甸新聞網站上的圖片顯示,僧人燒焦了的藏紅色袍粘在他們被嚴重燒傷的皮膚上。在緬甸,僧人非常受尊敬,他們經常參與政治事務。

襲擊發生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緬甸議會中的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 訪問此地的幾小時以前。

像昂山素姬這樣的著名人物到銅礦附近城市蒙育瓦(望瀨)來訪說明,在週四鎮壓發生前,抗議活動在全國各地有眾多的支持者與共鳴者。

分析人士表示,以這種野蠻方式來鎮壓抗議活動很可能會降低登盛的支持率。登盛一直在試圖說服緬甸人民,他的政府已經與統治緬甸達50年之久的軍政府一刀兩斷。

《公開新聞週刊》(Open News Journal)和《緬甸達納》雜誌(Myanma Danna)的主編迪蘇(U Thiha Saw)說,「這會有一些政治後果。這也許是政府一個更醜陋階段的開端。事情可能會變得更加複雜。」

執行這次鎮壓行動的保安部隊缺乏現代化的人群控制經驗。在去年初才結束的軍方對緬甸長達50年的統治期間,異見分子曾遭受殘酷鎮壓,發生過好幾次抗議者被當街擊斃的事情。

一名目擊者告訴美聯社,保安部隊發射了「黑色球狀物,這些東西隨後爆炸起火。」緬甸官方把週三定為抗議者疏散的最後期限。

近幾個月中,工廠工人、村民和少數民族人士利用登盛政府統治下出現的新自由氛圍進行了有限的抗議和罷工。自從去年3月軍政府把權力移交給平民政府以來,這次銅礦抗議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一次。

緬甸政府對抗議活動的暴力鎮壓,很可能會被看作是在保護舊政權的既得利益。這個銅礦項目是軍政府統治時期不透明交易的典型,這類交易讓很多將軍發了財。軍方曾深度參與商業活動,甚至擁有自己的控股公司——緬甸聯邦經濟控股有限公司(Union of Myanmar Economic Holdings),該公司是銅礦列出來的業主之一。

緬甸軍方和中國公司的協議簽訂於兩年前,當時登盛還在軍政府擔任總理一職。該中國公司是一家中國國有軍工產品製造商的子公司。

根據維基解密(WikiLeaks)公諸於世的一份美國外交電文,這項交易的經紀人是岱扎(U Tay Za),這個商業巨頭憑藉與軍政府、尤其是與緬甸前獨裁統治者丹瑞大將(Senior General Than Shwe)之間的關係變得很富有。

週四的鎮壓行動也讓中國的投資前景變得複雜。在緬甸,人們認為中國主要對榨取該國的自然資源感興趣,而中國努力想改變這種看法。

在鎮壓發生之前,中國的國有報刊《環球時報》週四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指責西方和一些倡議組織煽動了抗議活動,並指出關閉銅礦只會讓中國和緬甸「雙輸」。

《環球時報》的文章說,「中國公司在緬甸的投資面臨著重大挑戰。我們在緬甸所看到的,是其民主化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影響。」

去年,一個在緬甸北部建立水電站的計畫被取消,反華情緒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如果建成,該水電站將向中國出口電力。一次強烈的抗議活動之後該項目被暫停。

週四的襲擊發生在黎明時分。28歲的僧人阿申·維薩拉(Ashin Visara)在鎮壓過程中受傷,他說保安部隊向抗議者營地投擲了「爆炸裝置」。

他說,「投擲使抗議地點起火,之後保安部隊向我們發動了攻擊。」

來自蒙育瓦的學生活動分子內吳(U Nway Oo)曾協助救治傷員,他說很多抗議者都逃到了旁邊的村莊或叢林中。

他說,「鎮壓之前,周邊沒有任何醫療人員或者救護車。」

人們通常稱銅礦為禮勃東礦 (Letpadaung),這是其所在山脈的名字。銅礦最初曾由緬甸政府和加拿大艾芬豪礦業集團(Ivanhoe Mines)成立的合資企業運作。兩年前接手銅礦的中國公司正在考慮擴建,這將迫使20多個附近村子的村民搬遷。

抗議活動的領導人中有名為埃內(Aye Net) 和兌兌溫(Thwe Thwe Win)的兩名年輕女性,據報導,她們逃脫了逮捕。

對於那些關注土地權這個關鍵問題的倡議組織來說,這次鎮壓是一次挫折。隨著緬甸經濟的增長,村民的土地在一些公司和地產開發商眼中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因此,土地權的爭議問題會越來越大。土地權問題是有緬甸政府高官出席的、上週末在首都奈比多舉行的會議的主要議題。


德國之聲:中資企業在緬面臨日益增長的阻力

中國在緬甸投資的最大銅礦項目受到民眾強烈抗議,安全力量強行驅散示威人群遭到批評。學者指出,多年來中國在該地區精心打造的「雙贏合作」局面開始受到質疑。

週四清晨,緬甸安全力量強行驅散了反對該國北部一個銅礦項目的示威者。據法新社報導,警方動用了高壓水龍甚至催淚瓦斯,導致數十名示威者受傷。受到民眾反對和質疑的銅礦是由緬甸一家擁有軍方背景的企業和中國萬寶集團合作的建設項目,中方礦業公司的母公司,是總部設在北京,專門從事國防工業的北方工業集團。

當地民眾表示擔憂,該銅礦項目將給環境造成破壞,危害老百姓的健康,並且抱怨許多居民的土地在沒有得到合理賠償的情況下就被強制徵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資企業在緬甸的業務遇到來自當地民眾越來越多的阻力。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警告緬甸的民主改革會「封殺生產力」,並表示「中國在緬投資已經有了密松水電站中途下馬的前車之鑒,如果萊比塘銅礦也遭此厄運,中緬必雙輸,只會有一些包括西方力量在內的'第三方'偷著樂」。


受傷的示威僧侶在醫院接受治療

所謂「雙贏」只是北京一廂情願?

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的東南亞問題專家威爾博士(Gerhard Will)指出,中國一直樂於將其與包括緬甸在內的東南亞國家展開的經濟合作塑造成皆大歡喜的「雙贏局面」。但是事實上,至少在東南亞國家的眼裡,中國似乎在這樣的合作中更佔優勢,而且從貿易收支數據上也能看出這一點。「也就是說,東南亞不希望僅僅是充當中國商品的銷售市場,以及為中國的工業崛起提供原材料。……可以看到,這個所謂的雙贏局面越來越受到質疑。」

按照原定計畫,就在示威者的營地被警方強行解散之後數小時,緬甸反對派領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應該在那裡會見示威者,傾聽他們的抱怨。根據中國官方媒體的報導,昂山素姬的態度是,緬甸應該遵守已經同中國投資者簽署的協議,單方面毀約不利於緬甸的國際形象以及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

據德新社報導,昂山素姬週四驅車前往蒙育瓦(Monywa),在醫院看望了受傷的示威者,隨後又與當地村民進行交談。「我將採取平和的方式進行調解,希望能讓雙方都滿意」,昂山素姬接著問,「你們大家都同意我去替你們談判嗎?」在場村民均表示同意。

在對華關係和政策方面,緬甸反對派對其立場至今沒有一個明確詳細的闡述。從事緬甸內政研究的威爾博士指出,不管是昂山素姬本人也好,她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也好,都缺乏一個經濟、政治上的戰略綱領,外交方面就更不用說了。他說:「是的,我們知道反對派是支持民主,支持法治的,但是這一切具體應該怎樣實現,比如如何發展本國經濟,如何處理與鄰國之間的關係,在這些方面,我們從反對派那裡還沒有聽到很多深入詳細的闡述。」


美國也在積極爭取擴大與緬甸的關係

緬甸改革:政治先行,經濟和立法滯後

威爾博士還提醒道,在談到對華關係時,必須要對在緬甸開展業務的大型國企、中小私營企業還有中國政府加以區分。其中,對於中國在緬甸民眾心目中形象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在那裡投資的中資企業。至於目前執政的緬甸政府,此次鎮壓抗議活動的行為也頗受爭議。批評人士稱,這一做法證明了,政府並不是真心實意地想改革。自從吳登盛脫去軍裝,建立文職政府以來,該國已經做出了不少令西方國家也有些「刮目相看」的改革舉動,其中包括釋放大批政治犯,解除對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的軟禁,以及放鬆對於遊行示威權利的限制等等。

東南亞專家威爾指出,緬甸的關鍵問題在於,在政治上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開放進程同時,沒有相應地對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緬甸的經濟仍然依存於原先的陳舊結構,對於大部分普通民眾來說,沒有法律去保護他們的經濟利益、他們的財產所有權以及他們的公民權利。」

来源:BBC中文網 紐約時報中文網 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